少林经济三大秘笈

“吃着窝窝头,晚上枕石头,出门见山头,光棍乱碰头。”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在少林寺正门口前,一些小贩为游客拍纪念照都喜欢把游客PS到普京和释永信的合照里。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门票收入、开发授权和武校生意,是围绕着少林寺形成的三大经济利益来源。释永信作为少林寺历史上“以商业化对抗商业化”最成功的方丈,实现了少林寺在经济意义上的复兴,但也开启了笼罩少林的潘多拉魔盒。

“吃着窝窝头,晚上枕石头,出门见山头,光棍乱碰头。”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流传在少林寺周边的民谣。那时,中岳嵩山——太室山下少林寺周边星星点点坐落了几个小自然村,这些小自然村共同组成了一个行政村——少林寺村。

少林寺村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村民只能艰难度日。少林寺也只是靠着28亩薄田,供养着寺内十几个和尚。

不过,很快少林寺村和少林寺都靠着“少林寺”这块牌子,迎来了红火日子。

门票争夺战

少林寺与登封市及嵩管委之间一直摩擦不断,火药味浓厚,明争暗斗主要围绕景区门票收益分配展开。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登封市当地文物部门已经开始利用“少林寺”门票赚钱了,算是第一个在少林寺商业开发上吃螃蟹的人。

82版电影《少林寺》热播后,少林寺的商业价值大规模开发。精明的少林寺村人也开始摆摊做起了各种各样的小生意。

但此时,并没有少林寺和尚们什么事。安徽颍上县青年刘应成(释永信)也刚到少林寺出家一年。

河南省政府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随即成立了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嵩管委”),担任起嵩山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那时,嵩管委算是副部级,它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是河南省常务副省长黄晓霞。

不过,中央很快就刹住了地方政府对寺庙宗教场所的商业开发热情。1983年,国务院颁布60号文《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确定包括少林寺在内的94座重点寺观交由宗教人士自行管理使用。

但正是在60号文执行过程中,负责寺庙管理的文物和园林部门把门票经营权交给了嵩管委。

为了收回这个属于寺庙的权力,少林寺前任方丈行正到各个主管部门去做工作,最终争取到了。从1984年开始,少林寺开始自己卖起了门票。

不过,地方政府可不打算就此放弃这丰厚的收入。1986年,当时还没改设为市的登封县在少林寺东边开辟了一条商业街。这也就是后来嵩山少林寺景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