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缘何为军国主义背书?

从19世纪初开始,德意志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一条既不同于法英的自由主义,也有别于俄罗斯的东方专制主义的独特道路。对进步和秩序的强调,对于国家的不容置疑的忠诚,使得他们很难看清德国的“创造性”背后潜在的“毁灭性”。

责任编辑:刘小磊

自左至右:能斯特、爱因斯坦、普朗克、密立根、劳厄,五人都获过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从19世纪初开始,德意志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一条既不同于法英的自由主义,也有别于俄罗斯的东方专制主义的独特道路。对进步和秩序的强调,对于国家的不容置疑的忠诚,使得他们很难看清德国的“创造性”背后潜在的“毁灭性”。普朗克为军国主义背书的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之一,“量子”概念的提出者。作为“德国科学的代言人”,他的公正、正直和学识,使他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不过,近20年来的研究,对他正面形象稍稍有所修正。普朗克身上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他的正直,是以“国家利益优先”为前提的,盲目的爱国热情,使他做出了为军国主义背书的举动。

在《致文明世界书》上签名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消息传来,德国顿时陷入“举国狂喜”之中。仅8月份一个月,德国各大报社就收到了一百多万篇歌颂战争的诗歌。8月3日,德军对中立国比利时不宣而战。8月4日,帝国议会的所有政党,包括以前反军国主义的社会民主党(SPD),都一致投票支持战争决议。德皇威廉二世为此发表了如下感言:“朕的面前不再有什么政党,只有德意志人!”许多中产阶层的人士,幻想着德国能终结几十年的国内政治冲突,德国军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并取得胜利。8月9日,德军占领比利时全境,将法军赶回法国境内。在这个过程中,德军以清除游击队为名,枪杀了几千名比利时无辜平民,炮轰历史文化名城鲁汶,炸毁大学图书馆,烧毁大量珍贵手稿。德军的野蛮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9月18日,53位英国作家在《泰晤士报》发表声明,支持英国政府对德宣战。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国家的荣誉”,10月4日,德国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包括普朗克在内的93位德国学术界知名人士签署的《致文明世界书》(史称“93人宣言”)。宣言称,德国文化和德国军国主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0月23日,3100多名德国高校教师(几乎占教师总数的80%)签署了《德意志帝国高校教师声明》,其中也有普朗克的名字。这篇声明与“93人宣言”如出一辙,声称“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关乎整个欧洲文化”。这两篇宣言,尤其是“93人宣言”,震惊了国际社会,引发了对德国学术界的抵制和多方制裁。

尽管后来普朗克解释,他是在对宣言和声明内容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名的。但这种说法似乎没有多少说服力。第一次签名用不知情来解释,勉强可以说过去,但连续两次签名,恐怕就不好这么搪塞了。

普朗克出身于神学家和法学家家庭,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哥廷根大学法学教授,父亲是慕尼黑大学的宪法教授。普朗克受到家庭传统的强烈影响,尊重法律和神学的价值,尊崇上帝和人间的法律,忠于职守,诚实可靠,同时也是一名坚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