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合力确保安全,而是合伙应对检查电梯的“良心”
电梯本不“吃人”,在电梯安全事故的背后,拷问的其实是人的责任和良心。近年来电梯伤人事故年逾40起且有每年持续增加的趋势。 南方周末获得27省份的130个样本数据显示,住宅电梯安全隐患高于商用电梯,占比达70%。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刘芳儒 章成之
电梯本不“吃人”,在电梯安全事故的背后,拷问的其实是人的责任和良心。
行业恶性竞争:靠拼价格拿合约,降低安装和维保费用,从源头到各个环节均埋下安全隐患。
监管流于形式:一些政府和部门领导,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为应付检查。
南方周末获得27省份的130个样本数据显示,住宅电梯安全隐患高于商用电梯,占比达70%。无年检标识、年检过期和标识不明等情况,超过90%。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这是国家规定。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电梯使用单位严格执行。
电梯使用方法不当、维保行业鱼龙混杂,也是造成电梯事故频出的原因。
仅过去的一周内,全国就发生了4起电梯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在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上半年的排查中,全国31个省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8,665台,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就有111,156台。这意味着,每100台电梯就有将近5台存在隐患。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数量也在高速增长。2003年以前,我国只有30万台电梯,而截止到2014年,我国电梯保有量达到了360万台,翻了11倍。而有数据显示,37%的电梯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目前全国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电梯仍有8.2万台。而每天超2亿人乘坐的电梯中,平均一万台电梯的死亡人数约为0.10。
这些电梯死亡事故从南到北,原因各异,但背后都指向一点: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能把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致命错误,不该发生
工作人员在事发前已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但商场并未立即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
电梯“吃人”事故发生在2015年7月26日上午10时许,当时31岁的向柳娟正带着她3岁大的儿子童童,在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内,从六楼乘坐扶梯前往七楼。
安良百货商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北京中路上,向柳娟的家就住在附近。这个商场最吸引童童的是六楼的儿童游乐园。那一天,向柳娟和丈夫张伟带着童童在游乐场玩了四十多分钟。张伟事后回忆,童童看到电梯,觉得好玩就要上去,向柳娟就陪着儿子上了扶梯。
其实,在向柳娟和儿子上扶梯之前,危险就已经来临。现场监控视频显示,7月26日上午10点05分55秒,两商场工作人员会合经过电梯时发现踏板出现松动,惊呼“差一点掉下去了”。
之后,两人向商场汇报问题,但电梯并没有关停。两人返回电梯口,其中一人还踩在第二块踏板处试探电梯是否安全。
向柳娟一家三口出现在监控的画面中是在10时09分。向柳娟和童童走上扶梯,一分钟后,当他们快要到达时,两名工作人员才开始提醒向柳娟电梯有问题,“哎,这个有问题”。向柳娟拎起孩子走上踏板。
当走到地面与电梯的接触口时,踏板突然翻转。向柳娟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孩子托出,自己却掉了下去,前后仅有8秒。最终,当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