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跑了,校长怎么办

“城挤、乡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有调查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榆树市刘家中学鲁海芳站在校长寄语前,这段寄语虽只有数百字,但鲁海芳写时是字斟句酌,数易其稿。 (王剑/图)

“城挤、乡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有调查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告诉你当学生跑了,校长可以怎么办。

“城挤、村空”的教育危局

“县城里学校塞得满满的,而农村学校车马冷落无人问津。”这是在长春市榆树市采访时一位乡镇教师告诉我的。他所抱怨的,正是农村学生流失问题。

在榆树市城区里,班额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原本人数限定为45人的班,往往有六七十名学生。再看农村,以新立镇青顶中学为例。六间校舍,有三间在空着。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地理老师感叹说,“没有学生啊,以前高峰期还有四五百学生,现在一年不如一年。”

“城挤、乡弱、村空”的教育危局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结果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素有“粮豆之乡”美名的榆树市,同时是劳务输出大市。劳务经济是其支柱经济之一。大量农村人员外出打工或是进城,也催生了另外一个群体——流动儿童。

在榆树市第四小学附近,记者就曾遇到一位8岁的小男孩。傍晚,寄宿班的孩子们在小区内玩耍。但这个小男孩却独自一人蹲在台阶旁,拿着一根木棍像打鼓一样地敲打着面前的砖头。他说,他来自周边乡镇,别的小伙伴不跟他玩,他就自己玩。我问他,想不想回自己镇上的学校读书?他摇摇头,说镇上的学校教得不好。

对农村教育质量不满意的,不止孩子,更是家长。前面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回复

2015-08-1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之恶果。

回复

2015-08-12

各种资源的严重失衡!

回复

2015-08-11

“城饱、乡弱、村空”的教育现状,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不仅是由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的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了较大偏差所产生的后果。前者已成定局,后者却可以调整并向乡下的学生们做较大的投入倾斜,以期能有一个比较公平的受教育的条件。

回复

2015-08-08

小概率事件,可能有一万所学校改革,只有一所学校成功。

回复

2015-08-06

为什么政府不照顾一下农村学校,把设施提高,师资提高,不是应该改造嘛

回复

2015-08-06

为什么政府不照顾一下农村学校,把设施提高,师资提高,不是应该改造嘛

回复

2015-08-06

为什么政府不照顾一下农村学校,把设施提高,师资提高,不是应该改造嘛

回复

2015-08-06

为什么政府不照顾一下农村学校,把设施提高,师资提高,不是应该改造嘛

回复

2015-08-03

学化身出身的。。。。

回复

2015-08-03

有时候真怀疑政府存在的重要性,不愿放权,又贪婪无比,同时对这个国家还没有敬畏之心,是不是真的就无可救药了?

回复

2015-08-03

农村学校,不管是环境,师资,教学质量都于城里学校相差很远。办不下去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