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20例中的秘密区域限批:环保杀手锏的边界在哪

作为我国首创的环保制度,区域限批已被写入新环保法。施行近十年来,这项制度成为环保治理的杀手锏,渐成常态化的趋势。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失序风险,也亟需解决。7年前环保部曾下发的征求意见稿,被呼吁重上日程。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唐欢 杨凯奇

近2/3省份曾被环保部(环保总局)区域限批 (梁淑怡/图)

近1/4的限批内容指向总量减排任务 (梁淑怡/图)

作为我国首创的环保制度,区域限批已被写入新环保法。施行近十年来,这项制度成为环保治理的杀手锏,渐成常态化的趋势。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失序风险,也亟需解决。7年前环保部曾下发的征求意见稿,被呼吁重上日程。

有什么方法可以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有效督促地方政府重视环保?

环保界有一个共同的回答是:环评区域限批。这项因为环境整治而暂停相关区域内建设项目环评的制度,像连坐一样,以环评为抓手,卡住了违规的地方政府的喉咙。

2015年6月15日,在被环保部督办的223天里,因受到区域限批,河南省安阳市暂停了118个涉及大气污染排放的项目,涉及近百亿投资。“限批和按日计罚同等重要,政府招不来项目,着急啊。”一位当地环保局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按日计罚针对的是企业,区域限批针对的则是政府,这两项制度都被写入了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在新近实行的国家防治行动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区域限批不仅作为未完成任务的责任追究措施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计划》,在上海、陕西、湖北、海南等地,亦被视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拳。

不过,2015年,一篇英文论文《中国的环评区域限批:环境威权主义的合法性》指出区域限批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具体。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在2014年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同样肯定了区域限批的积极作用,但也提出了诸多完善此项制度的建议。

南方周末记者遍查环保部和各省市环保部门等网站,搜索了全国近十年来的区域限批案例,以回溯和总结这一杀手锏的演变足迹。

9年120例近两年激增

据竺效的统计,区域限批的第一个案例出自四川省环保局(即现在的四川省环保厅)。2006年12月15日,泸州电厂发生柴油泄漏污染事件,造成泸州市区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