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母校,你激励了我吗?

若不能塑造学生身上公共的善,唤其觉醒,大学自身就是缺乏精神传统的利益机构。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钱桑妮

若不能塑造学生身上公共的善,唤其觉醒,大学自身就是缺乏精神传统的利益机构。

在我看来,大学主要透过如下两种方式建立其声誉:一是透过科学研究,建立起它在学术界和知识界的声誉;二是透过本科教育,在公共领域赢得更广泛的赞誉。

然而,今天中国大学片面地依赖于科研的业绩,这不仅意味着大学所享有的声誉非常不完整,更意味着大学公共精神的严重缺失,因为社会才是大学公共性的精义所在。大学与社会发生关联的公共性又当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因为有学生才有学校,有优秀的学生才有优秀的学校,学校即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学生透过本科教育建立起一生的志业,毕业后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更新社会启发国运。这才是大学声誉的真正根源,它彰显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即把知识的公共性转化成社会生活的公共性。

在现代分科日趋细密的知识谱系中,大学应该尽量拓展知识的公共性,方能培养有足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