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传统”何以毁坏学术传统——兼评刘小枫等的学术伦理
这些以“诉诸传统”为主要手段的所谓学者,并不打算遵循使学术论证得以有效的一般性规则。他们以一己的情怀出发为暂时缺席的后代设计制度,是对后代的尊严的贸然侵犯,是在对后人作恶。
责任编辑:戴志勇
这些以“诉诸传统”为主要手段的所谓学者,并不打算遵循使学术论证得以有效的一般性规则。他们以一己的情怀出发为暂时缺席的后代设计制度,是对后代的尊严的贸然侵犯,是在对后人作恶。
何谓“诉诸传统”的谬误
传统文化给予我们许多养分,也给予我们身份认同的参照,“与传统决裂”的荒诞闹剧已成为历史。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挖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作为一般生活方式的传统文化而言,如果不涉及义理判断,只涉及私人领域的生活品味习惯的取舍,在这些方面对传统的挖掘和保护,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内容提供更多样化的选项,无疑值得提倡。比如说,一个当代中国人到底是喜欢京剧、昆剧抑或是西方的歌剧,是欣赏水墨画还是油画,都是个人偏好,不会涉及任何谬误。
学术活动也是靠传统来积累的,但在这里,与传统的其他要素不同的是,这种积累,有其特殊的内在逻辑。这个内在逻辑决定了这样一条规律:如果在学术活动中被“诉诸传统”等各种谬误侵袭,学术就会走上一条自我毁坏的歧途。在更坏的情况下,这种毁坏还有可能祸及学术之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术论著以命题为基本单位,从事学术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对命题的真确或错误做出判断,并且对做出此类判断的根据给出充分的论证,从而给人们推荐具有坚实理性基础的信念,亦即知识。
何谓知识?大致来说,知识就是以坚实论据为支撑的正确信念。什么才算最有效的论证?这尚存争议,特别是涉及价值判断的理性根据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进路。但是,在已经形成的学术传统中,关于存在哪些常见的推理谬误的问题,学者们却达成了基本共识。
在西方,人们对这种种谬误以拉丁文来将它们进行标准化的命名。这些谬误有两大类,一类完全是形式逻辑上的错误,另一类是非形式逻辑上的谬误,其中,“人身攻击”(Argumentum ad hominum)、“诉诸权威”(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等比较为人所熟知,而像“诉诸后果”(Argumentum ad consequantium)、“诉诸传统”(Argumentum ad antiquitatem)等,则不但常常被忽略,还经常堂而皇之被当作对重大问题进行回答时的主要论证手段。
何谓“诉诸传统”,为何这是一种谬误?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实然判断上的“诉诸传统”,另一种是价值判断上的“诉诸传统”。
关于实然判断,请看如下一个假想的对话:
甲:“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科学家说穿越者所在的星球上的一个小时等于地球上的七年,这在现实中有可能是真的吗?”
乙:“《圣经》上我们的先知早就有过相似的说法,当然有可能是真的啦。”
甲:“为何《圣经》上的说法都是可信的?”
乙:“你我都是基督徒,你不信圣经还算是基督徒吗?”
甲:“……”
这里,我们知道,不管《圣经》是否真有类似的说法,也不管《圣经》里边包含了多少真理,对话中的“乙”的这种言说方式,没有任何论证的效力。如果有谁把这种言说当作学术论证的一种,就是犯了“诉诸传统”的谬误。
让我们再看一例如下的关于价值判断的假想对话:
甲:“女人应当裹小脚。&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