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审评改革:大涨背后有大招?新药注册费上涨近20倍
仅2014年,中国积压的药品待审任务就多达18597件。把新药注册成本上调近二十倍,也未必能减少申报量。增加审评人员数量、试点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将成为未来改革重点。
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杨思佳 梁绮雅
仅2014年,中国积压的药品待审任务就多达18597件。把新药注册成本上调近二十倍,也未必能减少申报量。增加审评人员数量、试点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将成为未来改革重点。
“这是CDE(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二十年来的最大改革。”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总裁卓永清兴奋地说。
他所说的改革指的是新药申报注册费上调。2015年5月27日,最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和实施细则出台。
以新药注册收费为例,调整后的国产新药注册费标准从原来的3.5万上涨到62.4万元,是此前的17.8倍。而进口药从4.5万上涨到96.9万元,是此前的21.5倍。
审批费用上涨,在大多数领域都不是好事,但在药品审批上恰恰相反,甚至连药企和研究人员都觉得是个好消息,在他们看来,提高收费是药品审批改革的第一步,但真正提速需要靠综合改革。
据国家食药总局相关人士透露,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已经完成,“会是一次重要的变革”,预计将在国务院批复后正式发布。
提价还是低?
中国新药审批速度之慢,是各方诟病已久的话题。一款药品从前期试验到
上市批准,在中国需要8年到10年的过程,业内因此形象地称之为“药滞”。仅2014年,CDE积压的待审任务就多达18597件。
2015年3月4日,在两会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国家食药总局副局长吴浈正面回应了药品评审缓慢的问题,该局药品化妆品注册司司长王立丰也承诺“三年时间实现动态审评”,消除积压。
“最突出的矛盾是,我们的审评人员太少,申报的量太大,每年申报的量平均在九千件。”王立丰公开表示。
中国药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