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占领公司
当80、90后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又恰好撞上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过往的商业法则,这个世界就陌生得让传统行业公司高管们难以理解,让年轻人来对付年轻人便成为最新的商业潮流。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陈远林
商业世界的主宰权正在转移到新一代80、90后消费者手中,为了更好地抓住新的“上帝”,许多传统行业公司纷纷将高管换成了年轻人。图为浙江省嘉兴市区中山路上,几名工人正在安装硕大的苹果标志牌。
当80、90后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又恰好撞上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过往的商业法则,这个世界就陌生得让传统行业公司高管们难以理解,让年轻人来对付年轻人便成为最新的商业潮流。
“在互联网时代做生意,怎么让用户爽,很重要;领导?不重要。”这是新世界的调性。但是,这些年轻的高管们也面临着旧世界的种种羁绊。
“现在管事儿的都是80后,说不带你玩就不带你玩了。”
2015年6月11日中午,在北京金融街附近的一家麻辣烫店,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彼此吐槽着他们新的合作伙伴“难伺候”。
这一街头片段,映射着80、90后在管理层崛起的社会热潮。
他们不仅是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喝咖啡的互联网创业群,也是一些传统行业、各大公司用来刺激转型的奇袭部队。这是因为,与他们同龄的80、90后们已经成长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而年岁已长的公司高管们发现自己完全不懂那些年轻人。
6月初,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六家身处传统行业转型期的公司,它们都有着30岁左右的“老总”,思考着打乱“叔叔们”玩法的新点子。
在苏宁、海尔、长虹这样的老牌巨头公司里,一面推行项目制,一面扶持80、90后做高管。在传统行业,如家具、洗衣、金融业,年青一代用互联网拆散了原有的分销渠道,他们不再揣摩领导的好恶,而是一心琢磨同龄的消费者们在想什么。
用年轻人对付年轻人
在苏宁从前的招聘中,喜欢本分、老实,生于农村的人;现在,苏宁校招的标准是“刺头儿”,不管成绩如何,有想法就好。
“买车了吗?”“有女朋友了没?”……“关你屁事”。这是2015年春节前,苏宁卖年货时赠送的“走亲戚专用袋”,击中了80后回家过年的心病,变成流行语。去年“双十一”,苏宁针对天猫,炮制了一系列“打脸广告”,两家大电商通过几幅漫画的隔空掐架引来了一片围观,微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2.1亿次。
有二十余年历史、18万员工的苏宁,以年轻化的营销方式刷新品牌印象。“这些打法,对于高管来说可能内心是不大愿意的,这跟最早苏宁的一贯调性不符。但是用户喜欢啊。”苏宁总部李楠(化名)说。
他1983年出生,被同事们叫“大叔”,身边的同事已经大多是85、90后了。在苏宁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中,就有出生于1986年、1988年的高管,负责营销、策划、互联网方面的业务。
“传统时代可能是经验为王,但现在,打个叉。互联网时代没有所谓的大师、专家、前辈,谁能够精准地洞察用户心理、找到消费痛点,谁就是大师。”他说。
在苏宁从前的招聘中,喜欢本分、老实,生于农村的人,因为在传统的连锁时代,喜欢能够标准化执行的听话的人;现在,苏宁校招的标准是“刺头儿”,不管成绩如何,有想法就好。
在互联网商战中,快速反应是核心竞争力。
“双十一”的打脸广告,就是十五六个人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做出来的。从11月9日晚上开始想点子,然后设计、宣传、分店联系,10日,这一系列广告就上了几大都市报的版面。在这支虚拟团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
孩子,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你前脚讽刺前人傲慢,后脚自己继续傲慢。所以历史只能继续循环。
ljgc0322
这就是几年前大叔们口中说的垮掉的一代,脸是不是很疼?他们只看到了生活条件的优越,却看不到我们这代人是在什么竞争环境中走过来的!大叔一代面临的是生存竞争,年青一代饿不死但我们面临的发展竞争比大叔们的生存竞争不知要惨烈多少倍!年青一代的竞争意识完爆大叔辈,当他们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竞选班干了,当他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们还在书桌前跟看不见的对手奋战!当大叔们把过家家的朋友称为同伴的时候,我们至少潜意识中就已经把他们当成对手了,如果他们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