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国家偷走” 从潼关保卫战看日本盗测中国

对于中国地理信息,资中筠感叹,“日本人居然比中国人还清楚。”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1937年秋,潼关河防吃紧,为减少日军炮轰,古城楼被拆除,废旧的砖瓦、木料用来修筑防御工事。近年,潼关古城楼得以重建。 (于冬/图)

编者按: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战争的疮痍已随时间的推移而平复,从日本侵略战争的阴影里,我们探寻其多年前对中国进行的盗测活动,为的是勿忘历史,警策后人。

对于中国地理信息,资中筠感叹,“日本人居然比中国人还清楚。”

日军“司令部”规定各种暗号:“卖药”或“经商”暗指测绘,“营业额”的意思是绘图进度,“损失”则代表误差。

甲午战争、侵台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对华军事测绘都进入高峰期。测绘,往往意味着战争的到来。

2015年6月,黄土塬上,潼关古城楼正在修缮。

“油菜花田里还能挖出炮弹壳来,锈得像土坷垃。”石玉文推着三轮自行车,在潼关古城卖肉夹馍、凉粉。这名土生土长的汉子,却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知晓不多。

自电视剧《兵出潼关》播出后,乡党才恍然大悟,潼关城曾遭受过炮火蹂躏:从1937年11月7日遭受日寇的第一次轰炸,此后的七年间潼关城再无宁日。

潼关究竟遭受了多少枚炮弹?何以准确命中目标?

多年后,潼关政协组织人员整理史料:潼关曾有敲钟报警者,1938年钟被炸坏后,便“以豆计弹”,敌人每打出一发炮弹或扔一颗炸弹,就向盆子里扔一颗豆子。八年间,盆子里收集了一万八千多颗豆子。

真相被时光层层剥开。2014年夏天,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馆藏中,千余张日军侵华地图重见天日。一张张蜡黄的地图,油菜花田中生锈的弹壳,隐藏着一段怎样的盗测中国史?

“日本人比中国人还清楚”

翻滚着泥沙,黄河穿过潼关古城和山西门户风陵渡。而新近发现的日军作战地图上,黄河这道“天堑”以蓝色线条标出。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多次试图突破“蓝色线条”。

“炮弹落到黄河水道里,鲶鱼、泥鳅都被炸轰了起来。”刘金昌回忆说。1938年3月23日拂晓,河面上透出一丝光亮,驻守风陵渡的日军在炮火掩护下,派出四十多只橡皮艇横渡黄河,潼关中国守军以重炮还击。

可能绘制于1920年代的“华阴-潼关”作战地图上,潼关就以醒目的红色圆被标出,位列“川陕爆击目标”。

“山上的树和草,一下子就黄了。”93岁的刘金昌曾参与过潼关保卫战。老人记得,毒气弹从黄河东岸日军阵地上呼啸而来,准确命中城内目标。

潼关县志记载,1937年秋,潼关河防吃紧,为减少日军炮轰,古城楼被拆除,废旧的砖瓦、木料用来修筑防御工事。当地居民或死于炮火,或举家逃亡,人口也从两万六千,锐减到六千多人。

“日军的部分兵要地志图,甚至比今天的谷歌地图还详细。”国防大学军史专家刘波介绍,“兵要地志”大多在民国地图上修改完善而成,并派间谍实地勘测校准,或重新绘制。

据考证,正是在民国陕西省地图基础上,这张蜡黄的“长安县地图”勘测详尽:四方城(西安)、潼关、中条山等地以较大字号标注,河流、山坡、公路、电厂、弹药仓库、粮库等也没有遗漏,甚至连道路的宽度、是否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