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考恩:寻找中国“低垂的果实”
在中国,走到哪儿你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股票,看到人们始终盯着屏幕上的K线图,它具有一场泡沫的所有典型标志,美国1920年左右的社会氛围就是这个样子。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我来中国,一提到“硬着陆”,很多人的反应都像是面临地球毁灭一样,但我不认为会是那幅场景,更大的可能性是在那之后,属于中国的真正的伟大时代才会到来。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过去“低垂的果实”,未来的果实则是社会制度的提升、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等。
在中国,走到哪儿你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股票,看到人们始终盯着屏幕上的K线图,它具有一场泡沫的所有典型标志,美国1920年左右的社会氛围就是这个样子。
2015年5月23日下午一点,离讲座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报告厅里几乎没人,一位美国人坐在第一排的角落噼里啪啦地在他的小电脑上敲字,他就是这次的演讲人泰勒·考恩。
他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乔治·梅森大学,2011年被《经济学人》杂志提名为过去十年“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同年在《外交杂志》的“全球最顶尖的100位思想者”榜单上排名第72。
泰勒今年53岁,不高,偏胖,眼镜,西装,长相远不如他的博客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博客“边际革命”在全美经济类博客点阅率排行榜上高居第二。让人惊奇的是更新频率:每天5篇左右,保持了十二年。他的博客不是长篇大论、晦涩复杂的经济学论文,而是随手记下的思考片段、定期书单和每天更新一组的推荐文章链接。
在北大演讲前,早到会场的他正是在更新博客。这天,他写了四篇文章,分别是巴基斯坦的经济分析、意大利的音乐娱乐产业以及例行的文章推荐和网友评论回复。
这趟来中国,泰勒早十天就自己来了,先去了西安、南京,然后坐火车到上海、北京做演讲。
在中国的半个月,他不仅写了多篇关于中国经济的评论,对北京美食品头论足,还推荐了中国网络红人凤姐(罗玉凤)在美国从事美甲业的新闻,这篇文章引发了近期最多的讨论,一百多条评论里,美国读者对凤姐言论的争论激烈程度跟国内不相上下。
京沪两地的演讲间歇,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美国停滞在科技的高原上
泰勒拿到《经济学人》和《外交杂志》评奖提名的2011年,他撰写的书《大停滞?》在美出版。在这本不足200页的书中,他抛出了对当前美国社会发展的判断,逆着潮流,也逆着人们的乐观情绪——他认为美国在40年间处于经济停滞状态,互联网短期内也无法刺激经济,实现创收。如今,他依然坚持这一判断。
泰勒对美国经济的反思起于与祖母生活的对比:她出生于20世纪初的农场,没上过高中,没见过汽车飞机,甚至也很少见到电和马桶。但是在她50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大多数人过上了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但让泰勒质疑的是,在自己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