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违法减少,风险犹存奶粉质量步入新常态?
来自官方民间的两份检测报告表明,在打击了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之后,中国婴幼儿奶粉的风险仍集中在养殖环节和过程管理上。
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来自官方民间的两份检测报告表明,在打击了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之后,中国婴幼儿奶粉的风险仍集中在养殖环节和过程管理上。
消费者通常不会对密密匝匝的抽检信息感兴趣,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个例外,因为这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符号和风向标。
2015年5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结果显示,抽检1565批次样品,48批次不合格,其中包括4家曾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推介的“奶粉国家队”企业。
10天之后,德国第三方检测平台ÖKO-TEST在中国的合作方优恪网公布了市场上9款最热销的进口奶粉检测结果,尽管被抽检产品都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但可瑞佳、惠氏、雅培、美赞臣、特福芬等5款产品仍被该机构评为“最低等级D-(警示)”,理由是该机构发现一些被国标忽视的残留物质。
来自官方和民间的两份检测报告表明,在经历以阜阳劣质奶粉和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之后,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似乎步入了新常态:违法减少,风险犹存。
新常态遭遇老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