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地方改革重拾激情岁月

如果你觉得中秋等传统节日应该放假,你做过什么吗?你给你选区的人大代表写信表达过意见吗?而地方官员,在并没有违反法规的情况下,有没有调研过民意并认真思考过怎么去满足?
    山东潍坊近日与众不同地宣布中秋放假,引起激烈争议。有网友说 “中秋月独照潍坊”,但也有论者质疑地方政府是否有放假的权力。而据查证,其实在国家层面上,没有对节假日放假的决定权做出统一规定。此前,广州举办九运会时放假一天,南京举办十运会时放假两天。去年为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也曾调休放假。自然,不可能有任何证据证明,大型政治活动比人们心中的“乡愁”有更充足的放假理由。
    初闻潍坊中秋放假,惊讶多于惊喜。一个地级市,不遵从惯例自行“出牌”,难得,有勇气。但随后得知,潍坊中秋放假并非一次自觉的地方改革,而属于 “巧合”:恰逢潍坊举行一个大型经贸洽谈会,公务系统基本上都被动员起来。洽谈会及其后续工作一直延续到中秋前,并占用了上周周末,于是潍坊就势调休,中秋放假,上周六上班。
    “巧合”似乎冲淡了改革的意义,但我们并不意外。它与我们对近年来地方改革的基本印象相吻合,那就是激情递减,进取不足。
    中国30年的改革进程,其实是由中央与地方、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线构成。托克维尔面对自由富饶的北美大陆时曾感叹:“今天统治美国社会的那些伟大政治原则,是先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面对剧变的中国也不得不说,来自“下面”的变革激情与开拓勇气,也曾多么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小岗村的十几个手印改变的不仅是农民群体的生存状况,更为那个时代奠定了变革的精神基调。广东顺德在盛行公私之辨的背景下,率先进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引来各方效仿,10年后,中央文件终于确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四川步云的乡长直选,掀起基层民主冲击波,现在各地推行的公推公选、公推直选都可看到它的影子。
    那段时间,真是充满改革激情和突破勇气的凯歌行进。而所有那些改革,几乎都需要有对压力的承受和对风险的担当。小岗村按手印的人想到了坐牢;顺德改革严格“关门进行”,不向外透露一点风声以免半途夭折;步云直选面临与宪法和选举制度如何衔接的挑战。那时改革的冲动如此强烈,以致“变革”与“求新”成了时代的基本风尚。
    但这几年,地方改革似乎趋于平静,基本上是走“深化”这条路,而缺乏“突破”的亮点。比如有的地方推出行政首长问责制,是步中央启动问责程序之后,对其进行文件化、规范化的一个“深化”动作。其他如机构改革、效能革命、公推公选等,其实都是对高层意图的延伸,让人眼前一亮的改革“突破”不多。如果潍坊不是恰逢经贸洽谈会,它会在没有国务院通知的情况下独自放假吗?
    地方改革的平静,当然有其客观原因。改革越到后面越触及到根本问题,这不是地方改革所能解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改革前期,中央放权为主,地方政府创新的积极性极高。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政府通过实行分税制、人事任免和强化职能部门的垂直领导,加强中央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那么,是不是地方改革就无所作为了?从唯制度论者的角度来看,体制制约,似乎只能如此,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向现代化成功转型,体制都不是惟一要素,民众心理、文化性格、社会的精神风貌都可能成为细微然而致命的要素。所以,在中国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刻,在这个国家面临选择的关口,我们不愿看到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等”的状态,把一切归于体制,把希望寄予明天。这种“等”,民众等着政府的举措,下级等着上级的改革,层层传递,难道整个国家最后把命运系于一个人的身上,难道整个社会要等待救世主才能进步?
    如果你觉得中秋等传统节日应该放假,你做过什么吗?你给你选区的人大代表写信表达过意见吗?而地方官员,在并没有违反法规的情况下,有没有调研过民意并认真思考过怎么去满足?国家是每个公民的国家,是各级官员共同的责任担当。它的命运不在一个人的身上,而在每个人的手里。不等待、不旁观,有努力、有担当。
    地方改革仍有不少空间。相对于稳态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应该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借用一句话:不要问体制制约了你什么,而要问你为改变做了什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