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不扛枪的队伍”“百团大战”百万民众总动员

“百团大战背后,是千万民众。仅吃一项,100多个团20多万人,一天就需口粮30万斤。再加上各种支前工作、破路工作及后方保障,在当时肩挑手提为主,辅以骡马、手推车的条件下,不组织动员100万以上的民众,根本无法打一场百团大战!”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康宁

百团大战中民兵破坏桥梁。在1940年历时三个半月的破袭战中,二十多万民兵炸铁路、毁桥梁、割电线、拔据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民合一”的威力。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编者按

1940年,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进入低谷期”。

那一年,日军恢复了对中国的大进攻,接着对重庆进行大轰炸;那一年,德国以闪电战战术,仅用6周就打败了法国。

那一年,中国保持着顽强的抵抗,但谁也没指望中国有惊人之举。因为“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不攻,我们待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势几乎完全是被动的”。

而在沉寂了三年的中国华北战场,却突然出现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战局:1940年8月20日晚,在总计长达5600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线上,出现了数十万大军,其中主力兵团即达105个团。他们炸铁路、毁桥梁、攻厂矿、拔据点,顷刻间,日本在华北的交通网、通讯网全面瘫痪。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里,共击毙、打伤或俘虏4万多名日伪军,其中半数以上是日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

与此同时,各大抗日根据地在战火中日益牢固,后方社会面貌一新,民众的抗日热情也日渐高涨,持续不断地为前线输送兵员和物资。

“百团大战背后,是千万民众。仅吃一项,100多个团20多万人,一天就需口粮30万斤。再加上各种支前工作、破路工作及后方保障,在当时肩挑手提为主,辅以骡马、手推车的条件下,不组织动员100万以上的民众,根本无法打一场百团大战!”

1940年的一个夏夜,山西武乡县砖壁村,左权端着半截蜡烛,站在地图前思考良久。由于一直没有好好休息,左权不知不觉中合上了眼睛,手中的蜡烛头烧着了地图的一角,烧痛了他的手。左权猛地惊醒,急忙脱下上衣,把火焰扑灭。

那段时间,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常常挑灯夜战,讨论的焦点,是一条日军自吹自擂的“钢铁封锁线”。它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横贯太行山,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敌人经常派装甲车在铁道上巡逻。在这条全长240余公里的铁路线两侧10-15公里地区,还设有外围据点。

“日军企图困死八路军,必须打破这个‘囚笼’。”一场交通破袭战在讨论中蓄势待发。

这就是八路军主动发起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在1937年8月接受改编时,全军只有十几个团,其中约一半又分散在陕西、山东等地。六七个团在敌后坚持3年,不但不减,反而激增。这场破袭战背后有着怎样的奥秘?

不一样的军队

从山西省武乡县城东行47公里,有一个叫砖壁村的村庄,这里仅有108户人家,村子像一个半岛,西、南、北三面皆百尺悬崖,沟深坡陡。从军事角度看,此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从1939年到1942年,八路军总司令部曾先后三次进驻砖壁村。

1939年6月,获悉八路军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