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禁令跃进十年后 高尔夫陡然入冬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叫停令后,高尔夫运动却奇怪地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现在,这个行业遭遇了进入中国数十年来最难受的寒冬。2014年里,中国有超过76家高尔夫设施停止营业;高尔夫核心人口41万人,较2013年下降3.3%。

责任编辑:肖华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广州萨尔斯堡高尔夫球场被列入取缔清单。2015年4月1日,这家已经停业的球场里,草坪已开始种上树苗,大门口则放置着取缔通知,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CFP/图)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叫停令后,高尔夫运动却奇怪地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现在,这个行业遭遇了进入中国数十年来最难受的寒冬。

从前那种眼睛向上看,指望向有钱人卖会员卡的日子结束了;这个行业真正的机会,在于让其回归体育运动的本质。

“当事人:上海国际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本机关现责令你单位于2015年5月31日前对上述高尔夫球场项目予以拆除……”

2015年4月14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出具的一则通知,在一个拥有500名成员的中国高尔夫球行业从业者微信群里,又一次引起众多行业高管的“哀叹”:“上海国际高尔夫是1990年就成立了的球场啊,连它都躲不过去,这个‘冬天’真难熬。”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样的“哀叹”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实际上,从2014年7月开始,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为标志,中国高尔夫球第一次真正遭遇了行业“寒冬”。

业内较为认可的《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2014年度数据显示:2014年里,中国有超过76家高尔夫设施(折合约77个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停止营业;全年总打球轮次1190万轮次,较2013年下降了2.1%;高尔夫核心人口(每年至少下场打球8次)41万人,较2013年下降3.3%。

停业球场数量之多,为2009年这一白皮书开始发布以来之最;总打球轮次与高尔夫核心人口数,则是首次出现下降。

而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数家高尔夫球场管理层人士,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到他们球场打球的人减少了两三成,2015年以来下降幅度仍在拉大。

“更让我痛心的是,高尔夫球行业的名声被丑化,乃至有些被‘妖魔化’了。原来以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大、上’的职业,现在怎么有些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一家广东高尔夫球会的总经理,更是这样表述“委屈”。

中国高尔夫球业,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境地?这个本质上是“体育运动”的行业,其前景将会如何?

最大力度的整治

“现在用谈‘高球’色变,避‘高球’之唯恐不及来形容我们,一点都不夸张。”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一轮整治,起源于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

这份文件是对2011年4月11日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落实”,使之有了更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表。

新的文件,将全国各地高尔夫球场,按照取缔、退出、撤销、整改四类要求进行处理;并明确取缔类球场的完成时间表是2014年12月31日;退出和整改工作则都必须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2015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66家全国各地已取缔高尔夫球场的名单。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在此前后,不在66家名单之内的球场,也有多家收到了要求其退出、整改的指令。

多位业内人士估计,总共关闭的球场,会在120家左右。“这次真的不同以往,这是‘十八大’以来反腐的大势所趋,也是保证中央政令畅达的需要。”

地方的禁令更为明确:2014年12月9日,广东省纪委监察厅下发《关于严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规打高尔夫球的通知》,对现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规打高尔夫球作出了“九个不准”规定。

“我见过的官员,有深圳的,有广东其他地方的,有从北京来的。已经落马的一些官员,之前也都是常客”深圳沙河高尔夫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