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多元化方可缓解春运压力
民工们要回家过年,固然是受了传统文化的驱使,但也是因为现实中他们只有在春节才有假期。假如他们在前两月就有假期回家探望一回,被一些媒体动情渲染的老母亲倚门翘望的场景,未必就只能发生在这寒风冷雪之中了。
从澳洲归来,一进广州就看见霏霏淫雨中巨大的人潮从火车站向市中心漫涌,同伴立即怀念起澳洲的和风丽日和安乐祥和来,不禁感慨唏嘘。拿澳洲最好的季节和中国最差的季节来比较,是不公平的。但是,我想起了在珀斯观看澳洲国庆(1月26日)焰火庆典时和一些本地人的聊天。看到他们纵情狂欢,我问:这是澳洲最重要的节日吗?他们回答说:在珀斯是,在别的地方不是。虽然他们口中高喊 “加油澳洲人”,但在谈到具体的事情时,总要强调这里那里的差异性。就节假日而言,各州都有不同的重点,有的节日各过各的,有的虽然全国都过,但未必同一天放假,比如国庆节。当然,圣诞节是同节同假的,但是前面那些各自独立的节日已经提供了很多渠道,不会像中国这样所有人把所有的激情都集中到同一个时间爆发。
节假日的分分合合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尤其是一些大国,很难看到“举国同庆”的情形。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圣诞节在纽约如何热闹,却不知道它在美国西部一些地方往往十分安静。这是政治上的联邦宪政、文化上的多元发展、国民个体的相对独立必然导致的结果。这些差异性尊重了各地不同的风俗,增加了文化生活的色彩,提高了外地游客的兴趣,也缓解了举国动员带来的压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值得尊重和延续。但近些年来,春节的民族凝聚力或者统战功能被过度强调,又被当作抵制洋节入侵的重要武器加以利用,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像央视这样混合着国家意志和市场动力、分不清意识形态和文化关怀的媒体,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每每通过春节联欢晚会和节日专题报道等形式渲染鼓吹“常回家看看”,恨不得全球华人都在同一时间欢呼雀跃,惊倒世界。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被迫外出打工,春运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二十多年来,很多问题都得以解决或者改变,春运是为数不多的从一开始就被声称得到高度重视却从来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空前强大而高效的行政能力之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为春运付出代价的是没有话语权甚至被操弄的底层民众,而掌握社会资源的人则享受这春运带来的利益,包括文化图腾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攫取。
铁道部门官员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正在加强铁路网络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春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如果仍然是举国同归的状况,春运需求满足了,平时就必然浪费惊人。只有把国家财政当自家钱柜、而且不需要向纳税人交代的国有垄断企业,才有如此“大手笔”。
有人认为,从传统的宗法制度出发,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信仰形式,回家过年被赋予了朝圣般的宗教激情。如果真的是这样,出于政教分离的现代政治原则,国家电视台和主流媒体就更不应该直接鼓吹,而应该任由民间团体解决自身的问题。任何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都是关怀到最底层民众的利益和情感需求。又或国家真的是把春节当作全球化时代文化战略的需要,那么就应该予以明确说明,并且以低票价甚至免费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运输。
我个人不认为这种文化战略有什么必要,而主张节假日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人口之多,地域之广,天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但两千年来一直被强行实施大一统战略,使之丧失了文化活力。殊方异俗,那么就应该有自己侧重的节日庆典,也就有相应不同的假期制度。在多元节日之中,春节仍然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盛大节日,但是它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被大大缓解。民工们要回家过年,固然是受了传统文化的驱使,但也是因为现实中他们只有在春节才有假期。假如他们在前两月就有假期回家探望一回,被一些媒体动情渲染的老母亲倚门翘望的场景,未必就只能发生在这寒风冷雪之中了。
节假日的分分合合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尤其是一些大国,很难看到“举国同庆”的情形。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圣诞节在纽约如何热闹,却不知道它在美国西部一些地方往往十分安静。这是政治上的联邦宪政、文化上的多元发展、国民个体的相对独立必然导致的结果。这些差异性尊重了各地不同的风俗,增加了文化生活的色彩,提高了外地游客的兴趣,也缓解了举国动员带来的压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值得尊重和延续。但近些年来,春节的民族凝聚力或者统战功能被过度强调,又被当作抵制洋节入侵的重要武器加以利用,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像央视这样混合着国家意志和市场动力、分不清意识形态和文化关怀的媒体,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每每通过春节联欢晚会和节日专题报道等形式渲染鼓吹“常回家看看”,恨不得全球华人都在同一时间欢呼雀跃,惊倒世界。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被迫外出打工,春运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二十多年来,很多问题都得以解决或者改变,春运是为数不多的从一开始就被声称得到高度重视却从来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空前强大而高效的行政能力之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为春运付出代价的是没有话语权甚至被操弄的底层民众,而掌握社会资源的人则享受这春运带来的利益,包括文化图腾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攫取。
铁道部门官员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正在加强铁路网络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春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如果仍然是举国同归的状况,春运需求满足了,平时就必然浪费惊人。只有把国家财政当自家钱柜、而且不需要向纳税人交代的国有垄断企业,才有如此“大手笔”。
有人认为,从传统的宗法制度出发,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信仰形式,回家过年被赋予了朝圣般的宗教激情。如果真的是这样,出于政教分离的现代政治原则,国家电视台和主流媒体就更不应该直接鼓吹,而应该任由民间团体解决自身的问题。任何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都是关怀到最底层民众的利益和情感需求。又或国家真的是把春节当作全球化时代文化战略的需要,那么就应该予以明确说明,并且以低票价甚至免费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运输。
我个人不认为这种文化战略有什么必要,而主张节假日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人口之多,地域之广,天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但两千年来一直被强行实施大一统战略,使之丧失了文化活力。殊方异俗,那么就应该有自己侧重的节日庆典,也就有相应不同的假期制度。在多元节日之中,春节仍然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盛大节日,但是它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被大大缓解。民工们要回家过年,固然是受了传统文化的驱使,但也是因为现实中他们只有在春节才有假期。假如他们在前两月就有假期回家探望一回,被一些媒体动情渲染的老母亲倚门翘望的场景,未必就只能发生在这寒风冷雪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