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裂变”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让员工去创业

万科、美的等传统大公司纷纷步互联网公司的后尘,开始了“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这不仅是大公司解决自身危机的方式,也是解放员工创造力去为未来布局的好方法,有时候还能顺便减员增效。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4年6月13日,武汉,芬尼克兹董事长宗毅在武汉光谷体育馆演讲。他是中国企业内部创业的布道者。 (CFP/图)

万科、美的等传统大公司纷纷步互联网公司的后尘,开始了“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这不仅是大公司解决自身危机的方式,也是解放员工创造力去为未来布局的好方法,有时候还能顺便减员增效。

2015年4月,全球最大的PC生产商联想内部创业项目“神奇工场”正式运营,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产品,联想寄望它成为从硬件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跳板。

半个月后,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万科发布了《万科集团内部创业管理办法》,拟拿出3亿元资金支持在万科履职2年以上员工创业。

大公司们着了什么邪,为何纷纷抛弃以往的管理模式,转而鼓励员工离开岗位去创业?

“员工内部创业”其实不是什么新招,它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华为、盛大、巨人网络等公司都已尝试过这种做法,以应对普遍存在的“大公司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缺乏创新动力。

在具体做法上,内部创业有不同模式,有公司拿出股权和资金留住员工,试图内部孵化出关系未来的产品;也有公司鼓励员工辞职创业,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帮助拓宽自己的版图;更多的公司还在寻找内部创业机制的路上。

“共同安全体系”

中国最早尝试内部创业的是华为,但2000年的那次尝试,后来被当成反面教材。

“内部创业”这一概念最早于1978年由吉福特·平肖(Gifford Pinchot Ⅲ)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平肖(Elizabeth Pinchot)在一篇论文《企业内部创业》中首先提出,并在其于1985年出版的《内部创业:为何你不再需要离开公司成为企业家》中结合3M、杜邦、GE等公司内部创业实践做了详细阐述。

1985年,时任苹果公司董事长的乔布斯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麦金塔什项目小组就是众所周知的内部创业,它实际上是回到车库创业,不过是在一个大公司内部。

彼时,美国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内部创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架构扁平化,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随后,日本松下、富士通,台湾宏碁等企业也开始了内部创业机制。

中国大陆最早尝试内部创业的是华为。

2000年8月15日,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二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公司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扶持的政策,除了给予相当于员工所持股票价值70%的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