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争议】中药注射液是废是存

4月25日,食药总局发布通告,苏中药业集团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在广东发生不良事件,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经检验发现该批次药品热源不符合规定。而2004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关于生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共有508例,本次事件又一次引发中药注射液废存争议。

责任编辑:陈恺辰 蔡军剑

2015年4月25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通告称,苏中药业集团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在广东发生不良事件,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经检验发现该批次药品热源不符合规定。这并非生脉注射液首次出事。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生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508例,其中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较多。本次事件又一次引发中药注射液废存争议。

正方:本次不良事件,是因为某批次生脉注射液带进了热源。热源是在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药物的原材料带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灭菌。但一些细菌、霉菌被杀灭后,细胞被破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5-05-08

用药一定要慎重 不然会有危险的 。药检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 。

回复

2015-05-07

回复

2015-05-06

我反感中医支持者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支持中药只会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2333333

回复

2015-05-05

热原,写错了,应该是热原。

回复

2015-05-03

中药的不良反应远远底于西药,国家2013年的数据,中药占17.3%。中西药之争不在于不良反应。

回复

2015-05-03

纠正一下,不是热源,而是热原。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热原)不是不可以检出,而是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还有,霉菌死后是不会释放内毒素的,内毒素的全称是细菌内毒素。怀疑中药注射剂中含有热原样物质(个人猜想)。中文和英文的语法问题,应该属于文化范畴,现代医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二者没有可比性。允许尝试犯错误,但不要以生命为代价。敢于尝试是勇敢的行为,但科学需要谨慎。对未知世界要敬畏,不提倡无知无畏。

回复

2015-05-02

我们提倡的是中药现代化,而不是中药西方化,否认中药作用的人是一群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白痴,是一群只懂西方文化皮毛的哈巴狗

回复

2015-05-02

这个观点我几年前就提出了 调查一下中药注射剂是谁开出的,会发现非常吊诡的现象,原来开中药注射剂根本不需懂什么君臣佐使等中医基本概念。 如果根除目前医疗业中黑暗毒瘤,中药注射剂自然消亡。 这根本不是什么中医、现代医学的问题,而是特色的问题。

回复

2015-05-02

这个观点我几年前就提出了 调查一下中药注射剂是谁开出的,会发现非常吊诡的现象,原来开中药注射剂根本不需懂什么君臣佐使等中医基本概念。 如果根除目前医疗业中黑暗毒瘤,中药注射剂自然消亡。 这根本不是什么中医、现代医学的问题,而是特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