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死亡和哀悼感兴趣”陈传兴压了40年的那些底片

陈传兴藏匿多年、一直以底片形式存在的秘密终于揭开。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实习生 席郁兰 陆璐

摄影评论家顾铮对陈传兴照片的评价是:“绝大多数画面是去事件化的,是非情节的,因此也就没有可能被所谓的恰当的瞬间以及故事所绑架……他也没有以漂亮的瞬时来取悦自己与观众的心理。” (陈传兴供图/图)

“它们原本就不合时宜”

陈传兴藏匿多年、一直以底片形式存在的秘密终于揭开。展览上的照片只在台北幼狮画廊举办过一次个展,此后都锁在盒子里。这一藏就是40年,直到2015年3月27日,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陈传兴个展“未有烛而后至”上重见天日。

“它们原本就相当不合时宜,我才会压了40年。这些照片我从来没有给朋友看,连我太太都没看过。”拄着拐杖的陈传兴嗓音沙哑、低沉,酷似已故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

1975年,23岁的陈传兴是台北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三年级学生,为了追悼去世的父亲,来到观音山的乱葬岗。他拍下了幽灵一般游荡的人们、芦洲镇上没落颓败的李宅、做丧葬法事的道士、因为海水倒灌而废弃的田野、酷似楼兰古国的沙漠,和寂静的灵堂和棺柩一样,无不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从1972年到大学毕业,陈传兴每年夏天都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