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模拟的“风险交流”“挺焚”与“反焚”,该如何吵架

现在垃圾焚烧处理工作基本上都推给了企业。把很多责任和问题全推给企业是不合适的。今天公众有很多非议,这确实是有很大的误解和不了解。

责任编辑:朱红军 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现在环评报告全文公开,为什么公众还是不满意?实际上环评相关机构并不太理解公众对风险是怎么认知的。

为什么公众不接受专家的风险沟通,实际上不是没有理性,而是基于已经看到的这个行业现状,才产生忧虑。

现在垃圾焚烧处理工作基本上都推给了企业。把很多责任和问题全推给企业是不合适的。今天公众有很多非议,这确实是有很大的误解和不了解。

蔡曙光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沙龙:2015年4月17日,一群与垃圾焚烧相关的人士围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吵架”。其中既有像他这样的企业老总,也有拟建垃圾焚烧厂附近的抗议居民、民间组织,以及环境健康领域的官员和专家。

“我感到我们不孤单。”这名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感性地开场。最近这家国内知名的投资产业集团(主营业务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被民间组织盯上,旗下垃圾焚烧厂被认为存在一些问题。

曝光者、北京零废弃发起人毛达就坐在离蔡曙光不到5米远处。在垃圾焚烧这一饱受争议的行业,政府、企业、民众似乎从未形成共识。而关键环节之一,便是建设项目并未进行多方的风险交流,从而建立互信基础。

这是“千篇一绿-环保科普沙龙”的第二期,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联合举办(“千篇一绿”为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微信公号),主题为“环境与健康风险认知”,聚焦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以下为参会各方的部分发言,这亦是一场模拟的“风险交流”。

能否跟踪监测居民健康

赵欣丰:近些年,不少垃圾焚烧厂、化工项目无法落地。项目一到环评的公众参与这个环节就遇到了很大阻力。现在环评报告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