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定西】定西支农队的饥饿

我每年来甘肃,这里走走,那里转转。这种旅行使我心动,往往是看见了某个事物,蓦然间就想到历史。

责任编辑:朱又可

车过了高棱村就开始爬山,一路上坡,越来越高。路面变成了没有沙石的黄土,路在山梁上蜿蜒,路边是密密的白杨树、桦树,还有柳树。两边的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和零散错落的小村庄,山峦起伏云雾茫茫。从山冈上可以看见右侧的中川河与那条通往华家岭乡的公路,宽阔的河川美丽如画,我已经认不出哪儿是朱家河村了。

走了大约四五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来到一片大村庄。这时山梁和公路也变得宽展开阔,路边出现了几家商铺,还看见了“牛家山储蓄所”字样的招牌。急忙叫司机停车,下车后竟然看见一块用砖砌的抹着青灰色水泥的“石碑”,上边浮雕般凸起着三个仿宋体大字:牛家山。我问老魏,这里就是你说的牛家山吗?老魏说:“就是吧,我也认不出来了,院子都不像了。过去都是土房房,现在都盖成砖房了。”何止是砖房,就在储蓄所对面,一栋框架式的楼房正在建设之中。

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心目中牛家山上应该是只有三几个小村庄。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拿出手机拨了兰州市一位老朋友柏敬塘的电话。

柏敬塘先生是兰州市城关区文史委编辑,兰州市文史研究专家,我在十五六年前就拜访过他,后来成了知交;这些年来,有关兰州的史料和问题,都是向他请教。他曾经对我讲过,1961年的春季曾经来通渭县支农,就是在牛家山大队。

他曾详细地讲述了他的支农经历:

1960年5月他从兰州石油技校毕业,在兰州石油机械厂当了一名装配钳工。那时候的兰州石油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回复

2015-04-23

能在南周看到关于老家的文章,让我欣喜若狂,向老作者和支农的一代人致敬。感谢。现在回去看看

回复

2015-04-22

看到文章里饿死人的时刻,腾讯新闻弹出一则:42岁男子为引人关注,向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投掷墨水瓶,致画像污损。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其有期徒刑1年2个月.....

回复

2015-04-20

定西是我的故乡,没想到竟然在南方周末出现,除了欣喜内心的其他夹杂的情感一时无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