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资难入国账
高达数千亿元的国有金融资本经营收入,始终未能明确纳入中央政府预算之中,背后是金融国资的“所有人困境”。
责任编辑:王小乔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欧阳柳依
高达数千亿元的国有金融资本经营收入,始终未能明确纳入中央政府预算之中,背后是金融国资的“所有人困境”。
“高达数千亿元的金融国资收益,在预算里几乎完全看不到。”吴君亮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政府预算公开。
但变化正在出现。他办公桌上摆着的一份最新的预算报告,由财政部编制、近400页,是新预算法实施后公布的第一份“国家账本”。
这份日趋透明的政府“全口径预算”中,依然笼罩着一些“迷雾”。2015年,中央政府预算报告中的“2014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执行情况表”之下,国有金融资本等项目依然没有明确体现,仅有一项预算金额才3亿元的“金融企业利润收入(地方部分)”。
但此项下方多了一行说明,称2015年中央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将首度被纳入政府收支预算。
不过100亿元的预算收支金额,仍与现实中的金融国资体量差额巨大。
根据上市银行公告等公开数据所做的初步统计显示,仅中央汇金公司所持有的工农中建及光大银行股权,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累计分红便高达4823亿元人民币,而财政部所持有的所有上市银行股权累计分红也达2559亿元人民币。
国资账本中的计算难题
国账中缺失的不仅仅是国有金融资本,早在2013年两会期间,吴君亮便撰文指出,当年国家预算收入里总计为970亿元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包括金融、房地产及邮政、军工在内的8大行业的收入为零,或者说成了“迷失的数据”——并未在政府预算报告中得以体现。
面对国资账本预算中的重重迷雾,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身为中央政府大管家的财政部并非不想把它们纳入政府预算,而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一些技术性难题。
“比如中国邮政现在还承担着某些政策性职能,同时在经营中处于亏损状态,而我们现在提交人大审议的国资经营收入,只是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企业,亏损企业自然没有国资经营收益预算。”文宗瑜表示,在未纳入国资经营预算的行业中,这种由于政策性职能未剥离而带来经营亏损的企业占相当比例,未来只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理清。
另一部分如房地产企业等,由于它们大多是属于112家国资委直属央企的下属子公司,因此在预算征收时被并入了相关央企的报表,“比如中石油、华润都有房地产业务,但在预算征收时都合并到母公司报表中了。”文宗瑜强调。
文宗瑜的这一解释,也得到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的佐证,“承担着政策性的公共服务功能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薄弱,如果再向国库缴纳利润,会减少自我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