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拦沙,江湖失衡?长江新麻烦

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时,泥沙组专家按“最危险”程度预估长江上游来沙量,但却没想到上游水电会出现大跃进,这些水库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

责任编辑:何海宁 苏永通

长江上游水电大跃进成了三峡入库泥沙减少的主因。图中河流上的横线为已建成或规划中的大坝。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何籽/图)

三峡水库从2003年蓄水起的十年间,入库泥沙量仅为论证预测的42%。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延长水库寿命,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但也有专家称,这加剧了下游湖泊旱情。

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时,泥沙组专家按“最危险”程度预估长江上游来沙量,但却没想到上游水电会出现大跃进,这些水库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

洞庭湖、鄱阳湖都欲建闸,减少上游水电对“江湖关系”的冲击。“整个长江已经不是一条天然的河了”。

2015年1月31日9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01米,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鄱阳湖畔的都昌县,7台水泵24小时开足马力,方能保证县城18万人口的供水。

这种局面已持续10年,江西、湖南等沿江省份深受困扰,一些官员和学者指于2003年开始蓄水的三峡工程对旱情有影响。

“三峡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在蓄水阶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时间延长,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况在秋季就出现了。”2015年1月15日,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徐卫明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这已引发了经年论战。另一方是为三峡工程辩护的科学家。2011年春,在50年一遇的旱情中,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就曾对媒体称,旱情并非三峡引发,而是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

然而,一份验收报告为论战提供了出人意料的注脚:长江中下游江水含沙量锐减。长江水利委员会称这有利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也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有专家认为会使干旱的湖泊雪上加霜。

三峡库区泥沙量的数据,在1980年代曾是科学家们论证的焦点。但是,当年集中了国内顶级科学家,经过数个模型得出的预估值,却与运行后验收的真实数据偏差惊人。

泥沙量少了42%

为枯水心忧的还有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蓉:“三峡蓄水后,在9、10月份最需要用水的时候,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减少了70%以上,最严重的时候,少了90%。”聂解释,“长江的水来得少,而且水进入洞庭湖变得更加困难。”

导致江水难以进入洞庭湖的原因之一,在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科学家中,均认为与上游入库的泥沙剧减有关,因此经三峡大坝下泄出库的江水含沙量锐减。在水利学上,这被称为“清水下泄”。

长江的新麻烦来了。

对长江下游的江湖而言,清水下泄各有利弊。一方面,长江河床经清水冲刷,不断加深,利于防洪;含沙量少的江水进入通江湖泊如洞庭湖中,其萎缩速度将大大延缓。

然而,弊端也正是源自利好。长江河床加深后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在(洞庭湖的长江湖口)松滋口和藕池口,冬天枯水时,(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河床底比江水水位还高,长江的水进不来。”聂芳蓉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三峡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王莽敦
回复

王莽敦

2022-03-13

这种报道还有么

三亖
回复

三亖

2016-12-21

“但结果却有些难堪,在一次研讨会上,翁立达曾质问一位泥沙组专家:“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专家一脸窘迫,没有给出解释。” 凭什么质问,为什么窘迫?

回复

2015-04-18

美国早已拆坝还河,回归自然。中国继续垒坝断河。反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回复

2015-04-07

生态啊,环境啊!苍天啊,大地啊!这么下去,活路都么得了!!

回复

2015-04-07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把水坝都拆了!要不会打仗

回复

2015-04-05

十年后笑看南水北调

287
回复

287

2015-04-05

随着光伏、风电等科技产品的大力建设和使用,水电、热电必将势弱并淘汰。

回复

2015-04-04

人跟大自然相處的學問何其博大精深啊!

回复

2015-04-03

估计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那就不断去修修补补,然后然后长江就变成了一条运河

回复

2015-04-03

仅凭一句“造福子孙后代”就真的能造福吗????这是真的吗

回复

2015-04-03

水利建设与大自然之间,要怎么样才能取得平衡?

回复

2015-04-03

几只鸟,当年说的电费几分钱呢。

回复

2015-04-02

放屁,哪有那么夸张,堤坝哼向受切割还有可能,向下切割,你们怎么不担心把板块切坏,南中国漂移了啊

alizhimu
回复

alizhimu

2015-04-02

人在做天在看,如此贱踏自然,会遭报应的!

回复

2015-04-02

当年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时候,我所在的古城山西运城平陆一下被淹,之后移民,移民前是古城县民,在城区有大宅子,移民后安置到一新农村,以致家道中落,至今整个家族翻不起身,现在你告诉我说“三门峡大坝就是一个悲剧!”我X,咒骂你们这些乌龟王八蛋祖宗十八代。

回复

2015-04-02

其实我对黄的认识就是,河流携带泥沙是正常的,筑坝拦沙会使下游得不到上游的泥沙中携带的矿物质之类的。然后就是好处没,至于坏处还真没想到

2015-04-02

在长江建一个水坝群好了,虽然鱼儿的世界变小了

回复

2015-04-02

在长江建一个水坝群好了,虽然鱼儿的世界变小了

回复

2015-04-02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如期开工,黄至死抱憾。但这位著名的异议者却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自己的论敌——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设计“蓄清排浑”方案,应对三峡的淤积隐患。

天_若
回复

天_若

2015-04-02

一声令下 大搞快上

回复

2015-04-02

漢江都快枯了,還TM沒影響.沿線的池塘水都沒了,還沒影響,++,專家,政府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