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业”,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访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

工业革命4.0后,大规模的制造业生产很可能被机器人取代,那些工人以后怎么办,这真是一个人类面临的史无前例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小乔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欧阳柳依

万众创业席卷中国。湖南衡阳,一对农民父子,凭借着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剑走“偏”锋,利用废旧汽车零件和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在乡间废弃的厂房内拼接起一个个体型巨大的“变形金刚”,年收入超百万元。 (东方IC/图)

政府支持创新当然是好事情。基本不赚钱的事情,都应该政府去做。

中国更应该强调大学和企业的自主和自由,因为政府已经够强大了。

工业革命4.0后,大规模的制造业生产很可能被机器人取代,那些工人以后怎么办,这真是一个人类面临的史无前例的问题。

在“万众创业”的口号席卷中国之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携他与人合著的新作《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来到北京,向读者介绍MIT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MIT是世界公认的顶尖研究型兼创业型大学,产生了80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MIT校友创办经营的公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万亿美元,若作为GDP,能在全球排到第11位。

黄亚生之前写过两本关于中国的书——《出售中国》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这一届政府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亚生的建议是,政府只管出资,保证大学和企业创新活动的自主、自由;不要学习新加坡,要学习以色列。

2015年3月24日午后,黄亚生接受了南方周末专访。

可以出钱,但不可以主导

南方周末:就在昨天(3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力挺创业投资、科技创新,指出要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等,你在新书里着重写的是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不知如何看这届中国政府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黄亚生:我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