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谈抗战】日本在强化自己是“受害者”

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日本的年轻一代没有记忆。而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日本老兵,选择忘却过去。

责任编辑:史哲 姚忆江 助理编辑 刘雨桦

 

平型关的关帝庙前曾有一场中日血腥的白刃战,庙里至今还留有拼杀的刀痕。庙前的汉白玉碑上,密密的文字勾勒出当时的战斗场景。 (姚忆江/图)

2015年3月10日,安倍晋三罕见地出席了“东京大轰炸70周年”纪念活动,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提醒人们转换角色:贴上战争受害者的标签,把加害者的帽子丢进垃圾桶。而此时,默克尔还在苦口婆心地用德国经验为岛国上“历史课”,却被日本外相以“不要拿日本和德国做比较”回应。

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日本的年轻一代没有记忆。而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日本老兵,选择忘却过去。

1989年,我第一次见到二战日本兵,还是在中国。由日本退役将官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国防大学访问,因为我会日语,受邀为他们翻译。聊到兴处,这群一个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的老者和我挨肩搭背。

这一年,日本跟随美国制裁中国,结束了中日此前的蜜月期。果不其然,带队的老者曾在关东军情报部门工作,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我“趁机”聊起二战,这群将官却不愿再与我多谈。

如今想起那次会面,我还是难以将他们与战场上凶神恶煞的日本兵联系到一起。骇人听闻的菲律宾巴丹死亡行军中,日本士兵举刀刺向讨水喝的美菲战俘,15000人中途命陨。战后美国要追究,竟找不到一个发号施令者。虐待俘虏,由这支军队中的个体士兵自发施行,却又形成群体性行为。

一次,我在日本遇到两位日本战俘,他们向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