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沉疴“药方”撤销“红顶中介”,能否药到病除
环评领域,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南方周末记者邀请四位业内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环评应该如何改革的话题。
责任编辑:何海宁 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杨思佳 梁绮雅
清除“红顶中介”:
•遏制腐败肯定是有作用,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基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进错了药房抓错了药。
修改环评法:
•环保法有了重大修改,加之环评本身有许多需要完善,我已提了修改环评法的议案。
•现在修环评法的时机不成熟,一系列问题情况不明,大家的看法还在争论。
环评领域,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2015年2月9日,中央巡视组向环保部提出6点巡视意见,剑指环评沉疴,特别提到了“红顶中介”的腐败问题。此后一个月来,这一领域的新闻接踵而至,最新的消息是,环保部通报了最近一批63家违规环评机构。
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被称为第一道环保防线。但这道防线沉疴已久,也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南方周末记者邀请四位业内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环评应该如何改革的话题。“大家的看法还在争论过程中。”但四位参与讨论者都提到了环评审批的透明和信息公开问题,在舆论都被“红顶中介”吸引时,这些声音更值得倾听。
“红顶中介”如何清除?
南方周末:环评领域的“红顶中介”,具体指哪些人或单位?
杨朝飞:“红顶中介”就是它有政府作为后台,或是有一定的特权,或是在审批的过程中能向政府施加一些影响。如此,它跟其他中介相比就不是平等竞争了,企业申报材料肯定是优先找它。
刘尹吉:首先,是界定什么叫“红顶”。如果说国资是“红顶”,那么我们(指专家所在单位)肯定是。我们作为事业单位或者说事业单位出资的公司,是国资,肯定是“红顶”。如果说是国家机关,那我们还不是。相对来说,说我们是“红顶”还不那么冤枉,因为官方身份回避不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