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国央行争相放水,中国呢“全球第二强势货币”的新选择
基于币值稳定而形成的“货币信誉”,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入场券”。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很难出现超过10%的大幅贬值。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欧阳柳依
基于币值稳定而形成的“货币信誉”,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入场券”。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很难出现超过10%的大幅贬值。
2015年3月9日,受美元指数早盘创下11年以来新高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五日下跌,再度创下四个月以来低位。而在美元强势带动的购汇需求下,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价格亦跟随小幅下跌。
此前两个月内,随着欧洲央行高达1.14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从欧洲到北美、到亚太,二十多家央行相继推出降息政策。全球众多央行首脑们近乎一致的行动,虽然是为应对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弱,但也开启了金融风暴后又一超级宽松时代。这一行动更引发了市场观察人士对于“全球货币大战”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尖锐地指出,在这场因多国央行量化宽松和降息而带来的“货币大战”中,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像是悬崖边的负鼠,完全无视它们面临的风险”。
全球央行争相放水,中国央行则始终顾虑颇多。一方面,经济步入“新常态”,贸然放水,会延宕结构调整推进;另一面,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央行也责无旁贷。两难之下,2月28日,中国再次宣布降息。
在过去不到半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央行的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市场观察者与投资机构的紧张与担忧也逐步升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14年11月开始出现显著贬值,短短4个月内跌幅高达2.6%——而在2014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跌幅仅为2.5%。
在羊年伊始的头三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逼近“跌停”位,2月27日更创下2012年10月以来的历史低位,由此引发了市场的更大担忧:在经济增长数据疲弱和资本外流趋势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体量庞大的中国央行一旦加入全球性的“汇率贬值大战”,将为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与动荡。
3月3日,针对外界的担忧,在两会间隙,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相对于欧元、日元对美元超过10%的贬值幅度,仅贬值2%的人民币可以说是除美元之外的“第二强势货币”。
逆势护盘的代价
“货币强势”,不仅令出口和制造业付出代价,也使金融体系“汇率护盘”压力日益沉重。
看起来,资金依旧恐慌。
巴克莱银行的最新研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