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民主的细节】两会“会中会”这样开小组讨论:有表态,有争论
全国人代会35个代表团中,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团,一般很少对外开放。“我们讨论话题也会谈到一些困难,但从来不会向中央政府要钱。”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刘雨桦
小组的讨论发言并非全是一团和气,也有相当尖锐的批评。
人大代表应该专业化,“让我谈教育文化,可以谈一下,但让我谈财政预算,就没法谈了。”
2015年3月6日上午,北京天健宾馆,浙江代表团第二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生了一场争论。
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发言时谈到,地方应用型大学也可以办成高水平大学,省长李强则表示,地方高校首先要想办法办成特色高校,而不是一味追求升格,去追求行政上的待遇。
李强说大专院校想升本科,学院想改成大学,大学跑这个点那个点,都是不正常的。“如果大学校长将跑这些的精力全部用在抓教学,教学质量就上去了。”
两会期间,这样的争论大多发生在小组讨论时,代表团全体会议由于人数较多,一般都以发言为主,少有讨论和争议。按照会议的组织办法,人数较多的代表团都要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二三十人左右,人数不足30人的青海、西藏、海南、台湾等代表团不再分代表小组。
会议期间,召开代表团全体会议的次数有限,一般都是在第一次讨论某个议题、开放日、中央领导下团时才开全体会议,其他的基本以小组会议为主。
“要政策”是共同主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作为中央提名的代表,是浙江代表团第二小组的代表。3月6日上午,沈跃跃到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