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辛德勒名单》:黑白质感中的那一抹红

长达三个小时的黑白影像质感、悲情感人的配乐、纳粹的残暴恶劣行径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置身黑白影像的一抹红色,也似乎寓示着人性的光辉与希望,纵使在人类最颓唐的时期,仍有人性闪耀之时。

《辛德勒名单》 (豆瓣/图)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在沉痛的人类灾难面前,最富自由精神和最适合情感宣泄的诗歌也显汗颜。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电影人绕不开且难以绕过的题材。而在战争片里,《辛德勒名单》不得不被提起。

不仅仅是因为改编自获布克奖的小说,还在于有真实事件为蓝本。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纳粹党员),趁着二战的机遇,利用廉价劳动力----犹太人---大发横财。战争进入后期,他倾其家产保住了1200余名犹太人。在那个时期,能上辛德勒工厂的名单,就意味着能活着。

似乎这是部注定经典的影片,多位大导演从没怀疑过题材与故事,只怀疑过自身的能力与心境。身为犹太人,斯皮尔伯格原本觉得不足以驾驭,怕对犹太人的呈现有失偏颇;在集中营有过亲身经历的罗曼·波兰斯基,则难以跨过内心的坎,拒绝执导。

《辛德勒名单》是精品,是将现有影像艺术娴熟地运用到巅峰的作品,但其起承转合的经典叙事结构以及多次运用的交叉剪接方式都过于老套,难逃中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