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标】美国保健品栽了, 说好的备案制还约吗?
实施审批和备案双轨制之后,中国保健品市场将急速增长。如果监管资源不能配置到风险监测、过程监管、事后追责等更薄弱的领域,那么美国保健品市场近期出现的欺诈问题将不可避免。
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施审批和备案双轨制之后,中国保健品市场将急速增长。如果监管资源不能配置到风险监测、过程监管、事后追责等更薄弱的领域,那么美国保健品市场近期出现的欺诈问题将不可避免。
已经通过二审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势必将在新近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其中备受争议的焦点是,中国的保健食品监管将从严格却繁琐的审批制,调整为审批与备案并行的双轨制。
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必须在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严格监管中寻找平衡点。
恰在此时,完全实施备案监管的美国保健食品爆出丑闻。
2015年2月3日,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指控GNC(健安喜)、标的商场、沃尔格林和沃尔玛等四大零售商欺骗性地出售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添加剂,并要求产品立即在当地下架。
纽约州当局共对78个样本进行DNA条形码的测试,结果显示,近五分之四的产品不含标签上所说的植物成分或含有其他成分。
广告声称能“增强耐力和生命力”的人参片,其实里面只有大蒜粉和米粉;号称能提高记忆力的银杏叶,里面只有萝卜粉和小麦粉——但标签上却说不含小麦或面筋(可能引起过敏)。而在全美最大的保健品品牌GNC商店,所谓的保健片剂中含有对过敏病人有风险的豆粉和花生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