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努力和“寒门式努力”

要努力,但未必只能“寒门式努力”。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徐菲

要努力,但未必只能“寒门式努力”。

放寒假了。2014年9月入学的新一届大学生,已经上课一学期。与笔者一样从村子里出来的同根生,是不是又要新学生再遇老问题——发现自己和城里同学的差距很大?

2015年1月26日,《中国青年报》发了两篇文章:一篇评论《名校,请包容“寒门式努力”》,一篇报道《寒门式努力:何处见彩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予以转载。不知是真的新生精神面貌有所改变呢,还是记者对材料的选取,这次报道里的寒门生,比起以前媒体类似报道,似乎正能量多了一点,那种“感情严重被伤害”的伪娘腔少了一点。他们还是相信,“大学第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

这样就好。某些寒门生最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就是动不动&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5-08-20

这篇文章有点咸。

回复

2015-08-08

寒门学子,终究有许多无奈。。

回复

2015-05-20

作者读大学时 肯定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境况了……对此 只能呵呵了

回复

2015-04-16

我们所提的阶层,差距在逐渐的拉大------

回复

2015-03-23

读书时多想想自己在极端状况下要怎么做,以后在工作中可能比从小就自信满满的权门子弟更勇于任事。为什么非要彼此“越来越像”?你就不能比其他同学更像书中的古人、能人和贤人?

回复

2015-02-24

寒门子弟须自己有骨气,也要有抵挡花花世界诱惑的勇气,有足够的心胸,路才会在脚下

回复

2015-02-20

如果你真的想要说出自己,展现自己的爱好,与志同道合之士一起谈天说地,挣脱一切的束缚,找到属于你的人生知己,请加入我们【南方周末读者交流群: 236904428】

回复

2015-02-20

该群群主蛮横无理、胡乱踢人,请大家不要轻信加入他,他不尊重南方周末读者,剥夺了他们畅所欲言的权利,利用自己的权职威胁读者。 如果你真的想要说出自己,展现自己的爱好,与志同道合之士一起谈天说地,挣脱一切的束缚,找到属于你的人生知己,请加入我们【南方周末读者交流群: 236904428】

回复

2015-02-16

作者多少有些希望寒门子弟在不公平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傲骨、自信的脊梁,而其所提到的方式就是多读书,或者直言为效仿古贤凛然的风骨而非靡靡之音,这是寒门子弟应有的一份力量,是一种积极坚毅的处世观,社会纵然如此,绝非你我二人所能改变的,改变的只能是自己,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轻装上阵、君子反求诸己,如此罢了,与君共勉。

2015-02-10

本人为958高校的寒门生,即将研究生毕业,对这一问题思考已久,我想说几点我个人的看法:首先,高等教育是寒门生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唯一选择,然而高校扩招并未给他们带来很多机会,相反,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关于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问题并非断章取义,可以参见李春玲、李路路老师们的相关研究;其次,寒门学生像富家子弟学习并非没有道理,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城市主义倾向的,富家子弟从小生活在城市,对社会、城市生存规则的认识,以及他们处事方式都会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一个寒门生加入社团、学生会是积极的适应城市环境的表现;再次,寒门生因为做兼职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问题,本人从大二开始生活费自理,本科阶段靠连续四年的奖学金简朴度过,后来上海读研,面临着生活成本翻倍的压力,研一便开始了各种实习,导致研究生阶段成绩不如当初理想,但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所以经济与学习精力的问题确实寒门生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最后,本人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慨,作为全村第一个考上本科和第一个考上985高校的研究生,回想当年立志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给家人带来幸福生活,而在这我即将结束长达二十年的求学之路时,我却有些失落,对未来有些茫然,一个冷门的文科生能给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我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复

2015-02-16

作者多少有些希望寒门子弟在不公平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傲骨、自信的脊梁,而其所提到的方式就是多读书,或者直言为效仿古贤凛然的风骨而非靡靡之音,这是寒门子弟应有的一份力量,是一种积极坚毅的处世观;诚然如此,但站在记者的角度上去客观的看待这个社会,诸多举措去保护寒门子弟更多的是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而楼主与作者观点相悖的根源恐怕是看事的角度不同罢了。

2015-02-11

君子和而不同,文章中你提到"感情被伤害",或许在你看来是一种怯懦,脆弱的表现,但你是否了解过对方的过去?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坚强与勇气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彼此生活的环境不同,试问如果你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冷嘲热讽的环境当中,你是否还有如此的“勇气”去面对一群把你当“小丑”一样的围观者?人都有羞耻之心,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也希望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小丑”在镜头前去揭开自己伤口,血淋淋的去博取同情。你认为他们没有勇气,是因为你没有站在那个位置上,痛在别人身上的都不叫痛。或许你觉得他们的举止不可理解,但我想说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不能拿你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去强加在别人身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请记得你不是了,如果你生活在跟他们一样的环境中,说不定现在的你比之他们更加不堪。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得去适应,畸形的生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当然我所说的畸形是指你所看到的一些情况,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些东西。你提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不否认,但我还想说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说美国才两三百年历史,但仅凭霍桑的一本《红字》就让我们洞悉了美国的文化,那美国的文化底蕴确实太浅显了点。任何一本书都有着作者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其中不乏一些偏向性的观点,我们在阐述一个道理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包括你提到的汶川地震的小女孩,试问当时你是否在场?你是否了解当时的情况?你是否对救援措施有所了解?你确定你的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一说是最适合的?现实和我们臆想是有很大区别的。文章中你还提及不要彼此去“模仿”。要越来越像古代圣人,贤人。时代是在进步的,那些都是历史的沉淀了,我们不会抛弃它,应该做的是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去完善优化这些沉淀下来的精华,而不是墨守成规。如果我们总是往后看,那时代就会倒退了。

回复

2015-02-16

优秀的范围很大,难道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就是优秀吗,除此之外同一个学校还分三六九等,同一个起点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个约数,没有同一起点的任何两个人,所以,楼主这样讲未免有失偏颇。

2015-02-13

有钱难买少年贫。你比我富裕,比我受更好教育,但我们现在在同一个起点上,只能说明我比较优秀。不是吗?

回复

2015-02-13

有钱难买少年贫。你比我富裕,比我受更好教育,但我们现在在同一个起点上,只能说明我比较优秀。不是吗?

回复

2015-02-13

有钱难买少年贫。你比我富裕,比我受更好教育,但我们现在在同一个起点上,只能说明我比较优秀。不是吗?

回复

2015-02-13

有钱难买少年贫。你比我富裕,比我受更好教育,但我们现在在同一个起点上,只能说明我比较优秀。不是吗?

回复

2015-02-11

学习自己的看别人的脸干什么,他们的脸又不是标准。寒门子弟要自信,梃起自己的腰杆,别人能怎么你。自己对自己都沒信心,那就别怪别人了!

回复

2015-02-11

在下基本赞成你的观点。在下认为高学历可以人帮助改善家庭的命运,能否改善家庭的命运和自己的勇气和拼搏有关,现在是市场经济,每个人不需要依附于其他人或集体才可以生存,市场经济给人以更大的自有或舞台,在当今社会,只要有勇气,肯努力,就可以生活的很好,生活的有尊严。

2015-02-10

本人为958高校的寒门生,即将研究生毕业,对这一问题思考已久,我想说几点我个人的看法:首先,高等教育是寒门生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唯一选择,然而高校扩招并未给他们带来很多机会,相反,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关于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问题并非断章取义,可以参见李春玲、李路路老师们的相关研究;其次,寒门学生像富家子弟学习并非没有道理,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城市主义倾向的,富家子弟从小生活在城市,对社会、城市生存规则的认识,以及他们处事方式都会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一个寒门生加入社团、学生会是积极的适应城市环境的表现;再次,寒门生因为做兼职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问题,本人从大二开始生活费自理,本科阶段靠连续四年的奖学金简朴度过,后来上海读研,面临着生活成本翻倍的压力,研一便开始了各种实习,导致研究生阶段成绩不如当初理想,但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所以经济与学习精力的问题确实寒门生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最后,本人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慨,作为全村第一个考上本科和第一个考上985高校的研究生,回想当年立志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给家人带来幸福生活,而在这我即将结束长达二十年的求学之路时,我却有些失落,对未来有些茫然,一个冷门的文科生能给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我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复

2015-02-11

君子和而不同,文章中你提到"感情被伤害",或许在你看来是一种怯懦,脆弱的表现,但你是否了解过对方的过去?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坚强与勇气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彼此生活的环境不同,试问如果你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冷嘲热讽的环境当中,你是否还有如此的“勇气”去面对一群把你当“小丑”一样的围观者?人都有羞耻之心,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也希望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小丑”在镜头前去揭开自己伤口,血淋淋的去博取同情。你认为他们没有勇气,是因为你没有站在那个位置上,痛在别人身上的都不叫痛。或许你觉得他们的举止不可理解,但我想说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不能拿你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去强加在别人身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请记得你不是了,如果你生活在跟他们一样的环境中,说不定现在的你比之他们更加不堪。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得去适应,畸形的生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当然我所说的畸形是指你所看到的一些情况,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些东西。你提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不否认,但我还想说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说美国才两三百年历史,但仅凭霍桑的一本《红字》就让我们洞悉了美国的文化,那美国的文化底蕴确实太浅显了点。任何一本书都有着作者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其中不乏一些偏向性的观点,我们在阐述一个道理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包括你提到的汶川地震的小女孩,试问当时你是否在场?你是否了解当时的情况?你是否对救援措施有所了解?你确定你的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一说是最适合的?现实和我们臆想是有很大区别的。文章中你还提及不要彼此去“模仿”。要越来越像古代圣人,贤人。时代是在进步的,那些都是历史的沉淀了,我们不会抛弃它,应该做的是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去完善优化这些沉淀下来的精华,而不是墨守成规。如果我们总是往后看,那时代就会倒退了。

回复

2015-02-10

本人为958高校的寒门生,即将研究生毕业,对这一问题思考已久,我想说几点我个人的看法:首先,高等教育是寒门生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唯一选择,然而高校扩招并未给他们带来很多机会,相反,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关于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问题并非断章取义,可以参见李春玲、李路路老师们的相关研究;其次,寒门学生像富家子弟学习并非没有道理,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城市主义倾向的,富家子弟从小生活在城市,对社会、城市生存规则的认识,以及他们处事方式都会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一个寒门生加入社团、学生会是积极的适应城市环境的表现;再次,寒门生因为做兼职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问题,本人从大二开始生活费自理,本科阶段靠连续四年的奖学金简朴度过,后来上海读研,面临着生活成本翻倍的压力,研一便开始了各种实习,导致研究生阶段成绩不如当初理想,但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所以经济与学习精力的问题确实寒门生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最后,本人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慨,作为全村第一个考上本科和第一个考上985高校的研究生,回想当年立志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给家人带来幸福生活,而在这我即将结束长达二十年的求学之路时,我却有些失落,对未来有些茫然,一个冷门的文科生能给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我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回复

2015-02-10

未必只能寒门式努力?那你觉得寒门学子当如何,温饱以后,还有余力吗

endurance594
回复

endurance594

2015-02-10

我虽然赞同此看法,但是我认为寒门读书也有一种无奈,物质生活享有不起,只能转至精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