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小波真的特立独行吗?

王小波去世多年后,其妻李银河交往了一位变性者,称被大侠抱着王小波的书追的。王小波的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异数,可王小波的意义不在于特立独行,而在于人性的正常。

王小波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王小波去世多年后,其妻李银河交往了一位变性者,称被大侠抱着王小波的书追的。王小波的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异数,可王小波的意义不在于特立独行,而在于人性的正常。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告诉你,王小波真的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吗?

逻辑让王小波成为异数?

逻辑学家之子王小波的 《黄金时代》有着一个特别的开头:陈清扬找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时,王二完全可以从逻辑上证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陈清扬是破鞋,即陈清扬偷汉,则起码有一个某人 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陈清扬偷汉不能成立。”而在这个简单的假言命题之后,王二继续接连发挥了逻辑的理性力量。

想要证明自己没有打瞎了队长家母狗的左眼,王二只有三个逻辑途径:“1、队长家不存在一只母狗;2、该母狗天生没有左眼;3、我是无手之人,不能持枪射击。”而在有传闻说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时,要证明他们的无辜,也只能从两点着手:“1、陈清扬是处女; 2、我是天阉之人,没有性交能力。”然而,在那个非理性的年代,这些看起来毫无破绽的逻辑推论,一条都不成立。王二领悟到,除了那些不需要证明的东西,他什么都不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5-03-21

作者魏春亮?之前确实没听过,要不是你写了一篇有关路遥的文章,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你,随后又看了你几篇文章,发现你多是借一些很有名的作家且已过世的人身上已有的标签在门缝里找些有影没影的根据来进行否定,抓人眼球的是你所写的作家本身和作家身上的标签,难免有借此炒作之嫌,忒不厚道!

回复

2015-01-27

如果人们觉得王小波特立独行,那么也许是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

回复

2015-01-26

一个离世多年,至今仍然受到关注的人物,自然有其值得骄傲之处。

chinaer
回复

chinaer

2015-01-25

王小波逝世至今已有18年了,但是他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直到今天似乎依旧是令人相熟,比如某年春天,王小波在北方一个小城市遇到一批耍猴的人,“他们用了太平天国杨秀清的口吻说,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我现在给大家耍猴戏。” 有人说看过罗素等一些西方思想家的作品后再看王小波的杂文便觉得趣味不再了,这是值得思考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的王小波只是“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用一些漂亮的话表达出来而已”,但只要王小波的话语还能使人读来感到酣畅淋漓、拍手叫好,那么只能说还有些“常识”未能在我们这个社会普及,许多的“正常”还只能通过讽刺来表示无奈。抛却了王小波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谈,对于常识的毫无掩饰的表达仍旧是王小波热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所在。

回复

2015-01-23

他的文章应该不错

回复

2015-01-23

逻辑虽然对,但是为了面子,你也有死不认错的时候。

回复

2015-01-23

理性逻辑很容易被爱国、愤怒淹没,网络时代的一个必然还是一个不成熟期?

lwtz
回复

lwtz

2015-01-22

是啊,王小波没有过时,还那么富有雕塑性,说明时代还陷在泥淖中,“我们”在整体上仍处于少数,就像耶稣与其门徒,被视为信奉某种宗教的流浪汉。圣经上关于耶稣死后复活的说法实在笨拙,因为圣经本来有更智慧的解说,听来犹如神谕:一粒麦子,若是不死,就永远只是一粒,若是死了,掉在地里,就长出许多籽粒来。

回复

2015-01-22

确实,我们鼓吹和宣扬什么我们正好缺少什么,比如创新和诚信。 一个正常人显得那么拉风,反衬出社会的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