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智取威虎山”要不要参考历史?

杨子荣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主要是一个传播事件。李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编这部戏千万不能参考历史上真正的杨子荣,“一参考就穿帮了”。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李晓婷 李宏宇

电影《智取威虎山3D》中,“坏人”反而出彩。威虎山的土匪,从老大到老八,每个人都有一套个性化的造型、名字、兵器,以及个人特色的口号。作为正面形象的解放军203小分队却没有这种待遇。 (剧组供图/图)

杨一威刚进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剧组就跟副导演悄悄说:“能不能跟老爷(徐克)说一声,给我安排个203小分队的角色演?”

“你傻呀!老爷看上你,让你演八大金刚你不演?他所有的戏全是坏人最出彩。”

2014年11月下旬,《智取威虎山3D》还有一个多月才上映,“威虎山八大金刚”的海报就放出来了。老大到老八,每人除了一套个性化的造型、名字、兵器,还有自己的特色口号。

老大“能文能武,连蒙带唬”,老二“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老三“口水没有杀伤力,打仗还得靠武器”……杨一威演的老八,口号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正是因为他傻呵呵地认了杨子荣这个“大哥”,才害得威虎山被端,上千土匪兄弟全军覆没。

电影上映20天后,票房已过8亿,杨一威的“老八”形象被网友改编成各种漫画和小故事,基本都围绕着他和杨子荣拉屎的那场戏。

“我是最有资格谈杨子荣的人”

如果遇上江青,《智取威虎山》肯定拿不到上映许可,徐克恐怕会当场被定为反革命,撤职拿办、永不叙用。“文革”前夕,江青抨击1960年的电影《林海雪原》“充满了土匪气”、“比土匪还像土匪”、“夸大了杨子荣的个人英雄主义,没写阶级斗争”。随后,这部在全国上映数年、好评如潮的电影被禁映。江青一手抓的京剧样板戏垄断全国舞台,《智取威虎山》是其中最知名的。由它翻拍的电影1970年代流传到国外,在纽约上大学的徐克看到,这才有他今天的翻拍。

这是徐克在饭局上讲给张涵予的故事。之后,张涵予出演了片中的第一男主角:杨子荣。

“这个电影实际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张涵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正出席一场推广活动,请一批常年坚持做好事的市民来看《智取威虎山3D》。“杨子荣的侠义精神,跟他们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处。”

出生于1964年的张涵予对红色经典很有感情。他生长在军队大院,父亲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做摄影,在政治运动中没受什么冲击。

“我的少年时代,的确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张涵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崇拜那个年代宣传的英雄,他的气质也不知不觉地偏向他们。

2008年演谍战片《风声》,本来张涵予扮演的吴大队长是一个国民党军统的卧底特工,审查后要求:把这个硬汉改成共产党的卧底。50岁了,没有一个导演找他演过反派角色,尽管他接受采访时经常强调:“其实我长得不是纯粹的正,是亦正亦邪。”

“杨子荣为什么可以把自己置身这么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支撑他去完成一个看似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徐克问他。“很简单,他们是有信仰的。”张涵予回答。在心里,他给自己定了调子:全剧组里,我是最有资格谈杨子荣的人。少年时,他看完样板戏电影,裹着家里的一块虎皮“扮演杨子荣”,把院子里的鸡鸭吓得满地乱跑。

扮演杨子荣让张涵予过足了瘾,也吃够了苦头。“打虎”就拍了半个月。零下二十几度,他裹着一件貂皮大衣,在一棵大树上爬上爬下,对着空气搏斗,想象面前有一只真正的东北虎。这只用电脑技术制作的虎,花了特技成本的60%。徐克没玩够,想让他打三只虎。张涵予说:要真打三只虎,咱得拍半年去。

拍得更苦的是片尾打戏。梁家辉扮演的座山雕跳上一架双翼飞机要逃,杨子荣在高速运动的飞机上与座山雕对打,还要护着被劫持的马青莲。最后座山雕和飞机一起坠入深渊,大火、爆炸……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场戏本来要删。徐克不得不加了一个转折,让韩庚扮演的过场人物旁白:“听说,威虎山是有飞机跑道的。在我的想象中,可能是这样……”

“我听说了,但我现在还没看电影,无法评价。”《智取威虎山3D》的编剧之一、因拍摄《盲井》《盲山》而知名的导演李杨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在他为徐克写的剧本里,没有飞机这场戏。

不仅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威虎山上的“老三”跟日本人混过,是上千土匪中唯一会操纵这种重武器的。电影中,日式坦克却成了小分队指挥官203的好伙伴。他一炮把威虎山主峰打掉一块,岩石砸进大厅,救了杨子荣。八路军出身的203为什么会开日本坦克?没人知道。

原著小说中悲壮的“炸车”,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小分队护送老百姓乘火车回家过年,半路被土匪伏击,高波等护送成员全部战死。在李杨的设计中,这场戏精彩悲壮。

最后一场奔袭威虎山的戏里,小分队滑着雪全歼了威虎山的上千名土匪,无一伤亡。连杨一威都觉得不可思议:土匪怎么都跟僵尸一样,一打一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

李杨说,自己充分尊重徐克的权力,但他不敢把双方战斗力和战斗结果写得如此悬殊。为了拍这场戏,他花了两个多月去东北采风,收集土匪的黑话、行礼方式,了解土匪的真实战斗力。“正面人物不能太神勇,土匪不是吃素的,日本人都打不过土匪。”

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演员都会表达类似的观点:删得太多。

演员胡东本来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一名小分队战士。在电影中,他带着全队人马“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电影即将上映时,他因涉毒被警方抓获,成为“劣迹艺人”。为了两个亿的投资不打水漂,剧组不得不把他的戏份全删掉。本来已经买下版权的那段经典唱腔也被迫删除。

“一参考历史就穿帮了”

确定参演后,杨一威找来所有版本的《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看了很多遍。除了总在阴影里的座山雕,唯一有印象的反派是栾平:永远像小老鼠,眼神贼溜溜,佝偻着腰,被杨子荣一把抓起,丢来丢去。

张涵予有类似的看法,“(样板戏)杨子荣一出来红光满面,脸上连点土都没有,那么干净;座山雕们,一个个在阴影里躲着,就很不真实。”在《智取威虎山》样板戏家喻户晓的同时,其脸谱化、极端化、苍白化也多被诟病。改编是必须的。

杨一威不知道,曲波的小说开篇就是血淋淋的惨剧:203的姐姐——女县长和工作队被土匪残杀,国仇家恨纠结在一起。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在全书38章中只占约三分之一;在第21章,威虎山就被拿下,座山雕远非最终大反派。

杨子荣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主要是一个传播事件。李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编这部戏千万不能参考历史上真正的杨子荣,“一参考就穿帮了”。

以杨子荣为首的5名战士兵不血刃,俘虏了已成惊弓之鸟的二十余名土匪——这才是曲波亲身经历的智取威虎山。16天后,杨子荣在一场剿匪战斗中阵亡,部队甚至连他的真名和籍贯都不知道。直到近20年后,以他为题材的电影和京剧样板戏红遍全国,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寻找他的调查组才正式成立。

扮演小分队首长203的,是年轻演员林更新。他有一句正气凛然的台词:“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句话,较起真来也有问题。

《林海雪原》写的是1947年初的事,杨子荣牺牲于当年2月。1948年1月,这支共产党军队才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其间大部分时候,其正式名字叫“东北民主联军”,其使命是,挺进东北,与国民党势力争夺大城市工业区的同时,就地发动土地改革和剿匪运动。想要把“东北民主联军”这个名字解释清楚,就不是一两句话的事。

网络编辑:佳凝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135****4037
回复

135****4037

2019-03-28

参考那个历史?我们本是历史盲,历史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有如诉状般的。诉状不去朝堂、也不去法堂,却是嘴里吵吵个没完,要不就写出来如小广告一样到处贴!

吾非鱼🐟
回复

吾非鱼🐟

2018-11-08

越拍越烂的翻拍剧,好意思出来吹!

hljxjzi
回复

hljxjzi

2016-11-30

徐克就是娱乐观。一参考就穿帮,请问江青的样板戏值得参考,还是杨子荣曾经是土匪,也许还是小头目,值得参考!本是个众说纷纭的事,如何参考?! 仅仅的事实只是一小股东北民主联军抓了几十个土匪,里面很有名的土匪头子,如今已被剿的如丧家之犬。这也是来源与曲波的小说中的描写,当然这描写是来源于真实的战斗素材。 至于电影里的不严禁之处是有的,但这不是历史体裁电影,这是个宣扬英雄和侠士的电影,所以就是“逗你玩”又怎样,金庸的小说有人看,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也有人看,如此而已!

回复

2016-02-17

拍历史片还是要尊重历史为好.

回复

2015-04-24

现在码头上独霸货源的大哥是好汉吗?

2015-01-18

有道,上山的其实是好汉,

回复

2015-04-24

赞同!

2015-01-19

中国的事,坏就坏在大家都随心所欲,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认真的考察历史,没有人真的想历史上的仗是怎么打的。导演如此,官员也是如此,砖家更是如此。

回复

2015-01-24

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时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我军以智取胜,值得现代借鉴学习。偏离了这个主题,都是对历史的不敬,是对现代人误导,是一些人用心的暴露。二、作品吸引受众,引导受众。当今社会的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引导,大家都很清楚,为什么要拍成这样,路人都知。相关会有人给相关人员一个正确的说法。

回复

2015-01-19

nanfangtaiji

回复

2015-01-19

中国的事,坏就坏在大家都随心所欲,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认真的考察历史,没有人真的想历史上的仗是怎么打的。导演如此,官员也是如此,砖家更是如此。

回复

2015-01-19

南方系又来造谣了。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47年立功受奖的照片都在,万岁军38军112师侦察营装甲侦查连三排,就是杨子荣排,1947年授予的称号。

回复

2015-01-18

喜欢徐克的片子。。。。

回复

2015-01-18

同样的故事,大陆跟台湾会有类似情景,类似的结果,但香港导演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剧情明知很假也能接受,你说这是为啥呢,我感觉还是导演有水准。。。。。

回复

2015-01-18

艺术并不一定要完全真实,又不是拍纪录片,是吧?

回复

2015-01-18

有道,上山的其实是好汉,

回复

2015-01-18

历史?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回复

2015-01-17

没有艺术可言。讲看个技术还不错。

回复

2015-01-17

艺术源于生话,高于生活;假若所有影视作品都要按历史真相来拍,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拍了。

回复

2015-01-17

艺术源于生话,高于生活;假若所有影视作品都要按历史真相来拍,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拍了。

双木
回复

双木

2015-01-17

一部‘烂剧’,还好意思大肆吹嘘,自我标榜。太恶心了!

回复

2015-01-17

历史必须为政治服务,这是中国规矩,按需要拍戏,按需要说话,历史人物就像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