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的巴黎

在这场共和游行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泣,没有愤懑呼喊。人们用几块牌子拼成沙博尼耶的眼睛举起,始终在沉默中行走。法国总统奥朗德对群众说:“今天,巴黎是全世界的首都,整个国家将会振作起来。”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李晓婷 李宏宇

 

当地时间2015年1月11日,法国巴黎,民众集会参加反恐大游行,人们用几块牌子拼成沙博尼耶的眼睛举起。官方数据显示,全法当天共有多达370万人走上街头纪念系列恐怖袭击的死难者,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游行。 (GETTYIMAGES/CFP/图)

世界用悲伤开启2015年。上海踩踏事件逝者头七当天,恐怖分子袭击了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编辑部,主编斯特凡纳·沙博尼耶和另外3名漫画家等12人在袭击中身亡。

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屠杀,袭击者选择在编前会时进入,他们荷枪实弹、训练有素,冲进杂志社大楼时,喊着的正是沙博尼耶的笔名“沙博”。

《查理周刊》习惯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圣徒和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漫画。袭击发生前两小时,编辑部刚刚发出一幅漫画——ISIS头目阿布·巴格达迪向读者祝贺新年:“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

漫画家们这种近乎执拗、孩子式的表达,最终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2015年1月11日下午,人群开始从巴黎共和国广场走向民主广场。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是《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与人质绑架事件遇难者的家属,以及包括法国总统、德国总理、英国首相、欧盟委员会主席、以色列总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在内的四十余名各国政要;他们的背后,则是人数多达百万的普通民众。数千名警察被部署在巴黎街道上,他们正比平常更加谨慎地保护着这座城市。

在这场共和游行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泣,没有愤懑呼喊。人们用几块牌子拼成沙博尼耶的眼睛举起,始终在沉默中行走。法国总统奥朗德对群众说:“今天,巴黎是全世界的首都,整个国家将会振作起来。”

这样的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

2015年1月11日,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为在《查理周刊》事件和犹太人超市劫持事件中遇难的十七位法国人举行了悼念活动。 (GETTYIMAGES/CFP/图)

当地时间2015年1月12日,法国巴黎,法国军队士兵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巡逻。法国增加1.5万名警察和安全部队人员保护该国部分“敏感”地点和犹太人学校等地。 (GETTYIMAGES/CFP/图)

当地时间2015年1月11日,法国巴黎,各国政要参加反恐大游行。法国总统奥朗德等来自约40个国家的政要参加了此次游行。 (GETTYIMAGES/CFP/图)

当地时间2015年1月11日,一名参加悼念活动的男士在掌心写上“我是查理”标语。 (GETTYIMAGES/CFP/图)

从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英国的伦敦塔桥、美国的帝国大厦上红白蓝相间的法国国旗颜色,看到了无数个“我是查理”的标语,也看到了被害漫画家亲人们眼中的泪水。

照片之外,我们看到美国教授责怪《纽约时报》拒绝刊登《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时,主编巴奎反骂他“混蛋”的理由是:无端的侮辱和讽刺艺术之间仍有界限。

在世界各地都贴出“我是查理”的横幅时,有人敢于发表文章,反思西方世界对待穆斯林和对待自己的双重标准,文章的题目就是《我不是查理》。更有英国媒体批评《查理周刊》借助敏感漫画挑衅是“愚蠢的”行为。

这是一个人类悲伤的时刻,也是一个受教的时刻。悲伤过后,更重要的是前行。

英国伦敦塔桥等地标建筑也通过照明设备换上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外观,以此悼念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 (GETTYIMAGES/CFP/图)

本文图片由GETTYIMAGES/CFP提供

网络编辑:佳凝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