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悟道,爱物惜美
雷健平品茶,品出了一套生活心得,也琢磨出了对茶盏的收藏心得。
登门拜访雷健平,未进门,清淡的檀香和隐约的古琴声便先迎了上来,雷先生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客厅里明式铁力木罗汉床搭配紫檀官帽椅,茶台则是整块的原木,墙面的主画是赖少其先生的梅花图,罗汉床背面挂着“东山”二字的文房旧匾,香案上钧窑花瓶里是精致的中式鲜花瓶插,玄关和客厅弧形飘窗都用彩色满洲玻璃窗装饰。整个家居显得如此的“中国”,又是如此“岭南”。
雷健平说自己首先是被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所吸引。“喜欢喝茶,才开始慢慢了解茶文化以及和茶相关的器物。”在奉行“时间就是金钱”追求效率至上的生活方式的今天,古人的生活方式早已被大多数人抛弃,而雷健平,一边打理着自己的广告公司,一边玩香、赏画、品茶,尝试一种慢生活,从喝茶开始到品鉴、倾力收藏古代茶具,成为岭南颇具名气的紫砂和茶盏的藏家。
在品茶中享受自省愉悦
雷健平喜欢这样一种生活,用一盏茶的冲泡和品尝,变成自己的时间单位,听着茶水缓慢地行走在瓷器和肠胃之间,仿佛是一架利用流体原理的水钟。你甚至可以安静到听见水在体内流动的声息。正如雷健平家里的布置一样,茶桌的流畅弧线、纤细的靠椅、柔软的丝质靠垫、被微风卷起的窗帷、阳光在绿色植物的枝蔓上流转,所有这些宁静的事物都跟茶盏结盟,汇入了延宕时间的细流。
用来接待客人的耀州青瓷茶盏,是北宋遗珍,我们喝得小心翼翼,雷健平反倒随意,并说:古董器物就是要用才能让它活起来,我平时也是这样喝。记者学着他的样子,将茶盏捧在手心,仔细观看茶水和茶盏的相互投影,手中是一个小世界,这样真起了心静的作用。
雷健平沏茶过程中,直言到,他并不欣赏现在有些“作秀”形式的茶道礼仪。“的确,一套完整内在的礼仪可以让人心有顿悟的感觉,但那都是出于内心,而不是为了表演给外人看。”在他看来,茶道的礼仪,令自己有内心关照、对话的时空。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喝茶让人有个领悟、自省的过程。他很享受这种快乐。不是茶具本身有多重要,多值钱,而是品茶的整个过程,自省的过程,十分愉悦。
雷健平介绍道,宋代以点茶方式喝茶,十分耗时,但好处在于,能提升茶文化,通过茶道过程把茶文化发展到极致。明太祖这个土老冒觉得这种方式影响生产力,于是下旨以冲泡茶方式代之,所有中国人都改变了喝茶的方式。日本人没有改变,将中国宋代的喝茶方式延续至今。宋代崇尚自然美,自然天成、不着修饰的内在美,通过喝茶礼仪,赏玩物件的气质、韵律美,徜徉沉静自省的精神世界。现在我们既可以用便宜化的明清茶具冲泡,也可以用宋代的礼仪、宋代的器物来品茶,都乐在其中。
在收藏中追寻内在美
谈起茶具收藏,雷健平说:收藏有两种,一种是投资,从收藏中得到价值,相当一部分人以此为目的;另一种,则专注于从收藏中收获文化知识和艺术熏陶,享受精神和心灵的快乐。最初,他属于前一种,但很快,雷健平从藏品中领悟到中国历史文化,懂得老祖宗的审美标准,学会分辨内在美与外在美,从内心深处欣赏内在的美。对内在美的热爱驱动着他不断拓展收藏门类,很多年前,他就开始买茶盏,顶级的国宝级建窑茶盏,那时很少人关注,没过几年,大家都意识到了,这几年,眼看着建窑茶盏的价格翻着跟斗的往上涨。雷健平知道,可以与之媲美的好茶具还有很多,于是,这几年他又开始关注其他窑口的茶盏。
大概是因为学美术出身,然后又从事广告行业,透过雷健平的讲解去看茶具,无论是现代的紫砂壶还是古代的茶盏,它们都呈现出常人不易察觉的美。雷健平直言:“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收藏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提升的。茶具好玩之处,就在于自省的过程,赏玩过程,你会觉得它太美了,老祖宗怎么能做出如此美的东西!于是去探寻它的背景,发现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标准。”说着,雷健平拿起一把南瓜造型的紫砂壶,“我们慢慢从现代的东西往上看上去,古人所追求审美,气韵有很精细精美的东西,也有很拙的,但也很大气。你看它的线条,老东西就这样,其实是很放松的,不拘谨不会很硬。
接着,雷健平又拿出另外一件藏品,一把大体量的紫砂壶,介绍说,这个其实是他收藏的转折点。“当时我看到它,就觉得它气场太大了,就是我们说,其实我们从老东西身上学习到甚多东西,包括我们的审美。我们中国美术,就一定有内美和外美,包括字画,艺术品也好。我们要分清楚,色彩的美,修饰的美,工艺的美,这种其实是属于外美。内美,就是韵味,气韵气度,气质。简单地举例子,就是说一个女孩子,穿得再漂亮,没有气质,内不美,不耐看。”
让雷健平发出如此赞叹的茶壶,咋一眼看起来,的确稀松寻常,老老实实的样子。但是你细看,却越看越耐看。“这个其实都源自它内美的气场,你看它,没有任何装饰雕工,连多余的线条都没有,你看它的孔,都不在上面开,都在侧面开。可能就是一个气场,打动了我。”
“紫砂其实它的文化很特别,就是我刚刚讲的表里如一,跟为人处世一样,还有就是线条,多一分就多,少就不到。壶嘴下一点,可能又不挺,我们看到这种线条的力量,啪,下来,飞上去。这些就是这些线条的,清晰,锐利。很多这些壶盖的子,也像高跟鞋装扮女孩子一样,让一把紫砂壶整个就立起来了。”雷健平意犹未尽地补充。
在惜物敬物中传承中华文化
雷健平的外祖父在世时曾是广东很有名的大收藏家,家里有不少家传的宝贝。可惜,经过那各种动荡的岁月,基本没有余下几件。但幼年时家中古朴文气的摆设和文化氛围一直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记忆中,对他影响很大。雷健平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们吸收养分的地方,现在他也这样布置自己的家,希望对下一代言传身教,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雷健平的父亲那辈还是有眼福,把玩过,而到了他这辈,只能从父辈的只言片语间感受当年的美物。因此,雷健平对好东西,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保存的欲望。那是一种惜物敬物的情怀。
日本的博物馆是雷健平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不少他钟情的中国宝贝——宋代茶盏。采访前不久,雷健平刚同朋友们相约游访京都的博物馆。他随手翻出一本日本出版的讲“天目”的书籍。所谓“天目”,是日本人对建窑黑釉盏的专门称呼。相传宋元时期浙江天目山佛寺林立,日本禅僧多至天目山留学求法,回国时常带回天目山寺院中所用的,因此这类茶盏就被称为 “天目”。
雷健平现在把时间的往前提了六七百年,一只宋代茶盏开始出现在他手中。“陆羽的茶经说过,邢如雪,就是邢窑,雪一样的白。为什么先要看紫砂壶。就是紫砂壶的审美,和这个完全不一样。这个是定窑之母,白瓷。而且这种,这个底太漂亮了,不是加上去的,是用减法去做的。这个线条,黄金三角的比例,我们学美术的时候都学过的。很纯粹的东西,做减法。这个底跟下面这个是温和的。宋代的审美,就是至简至美。
物缘,是雷健平反复提到的字眼。比如那件他非常喜欢的茶具,他回忆起入手的过程,至今还感慨不已。当时有另外一位朋友也很想要这件茶具,他甚至比雷健平的出价还要高,但是最后宝贝还是归了雷健平。为什么?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物缘吧。“前任主人觉得和你更缘分一些,愿意把他的珍藏交给你。就是一种缘分。”
雷健平继续介绍他心爱的茶盏,这个是窑变。紫金釉。这种残片,有两层,表面是紫色,外面是,需要两个不同的温度来打造。这就是宋代的茶盏,你看到这些好东西之后,让你愉悦。而且,这些是偶然的美,是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次品之后才能捕捉到的。雍正皇帝想仿烧宋代的紫金釉,却始终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对茶盏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日本人比我们理解更深刻,他们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历代的无数珍宝,包括许多中国瓷器,但只将8件宋元瓷器定为国宝,其中有5件是茶具,可见日本人对传统茶文化的重视。宋代瓷器,是我们中国艺术领域的一次巅峰,已经做到极致了。反而我们自己人不去珍惜,你看国外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就有很多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对这种东西的理解,还不如人家。所以要更加看重这种文化才能更好地欣赏。”雷健平表明了自己作为藏家的一种态度。“现在很多人看到漂亮的漆器,都以为是日本的。其实,人家从唐代就开始学习我们的技艺,一直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积累,我们自己却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丢了。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必做从这里面汲取养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这里吸一点,那里吸一点,完全没有标准。结果老祖宗的东西丢了,人家的又没学好。起码要了解什么是好东西的标准,掌握基本技能,发现它的艺术价值,获得知识,并有所传承和发扬,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记者:你如何理解藏家的境界:
雷健平:任何藏家,都必须有一些代表性的藏品,这个就是能够帮助奠定紫纱收藏界地位的一件藏品。为什么称你为收藏家,一定是因为你有超于常人的藏品,第一就是这些藏品显示了你的美学修养。第二,有这样的工艺标准,它的价格一定是不便宜,说明你有好的购买能力。第三,就是有人买到好的东西,加十万,五万卖给我吧,这样不能留下东西,不能把好东西留住,只是过了一下手,东西不能很好地保持。我就要什么样的东西,笃定的。心里有标准的。有些东西,就是很难说的。其实收藏里面有很多知识,你要去解读这些知识,所以你要去区分,你是用耳朵看东西——听专家,用眼去看,还是用心,要是能够打动你心的东西,这个东西有没有名字,其实已经不重要。
记者:你多年的收藏,让你有何收获?
雷健平: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太多东西,包括到你的生活,你看人。古玩的时候你了解这些文化,然后就融入你的生活,这是修炼,佛家说有禅茶,我们很难去理解,你要通过很多方式,比如说打坐,静心,实际上就是用这些仪轨让你安静,自修,自省。体会。有种说法,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现在都忽略了,太在意表演性质的东西。自我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是如何感悟到茶具的内美吗?
雷健平:欣赏的内美,是可以让人安静的东西。其实宋代的东西,就是放在那里,让你安静的,一点浮躁都没有。跟茶道本身的哲学是一样的,让你去体会,让你去安静,这是茶具带来给你的信息。好的茶具,一定是让你感到愉悦,把玩的乐趣。这种东西一出来,让你觉得,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