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丑闻”丑在哪儿

丑事做在先,被发布传扬了,于是成为“丑闻”“丑闻”之丑,在于彰示了错误。丑事做在先,被发布传扬了,于是成为“丑闻”,要构成“丑闻”,丑事与传扬,两者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蔡军剑

丑事做在先,被发布传扬了,于是成为“丑闻”

清末重要的黑幕小说之一,是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书名中讲的“怪现状”,其实就是今天我们习惯说的“丑闻”。用“怪现状”而不用“丑闻”,是因为吴趼人写作的那个时代,丑闻二字还没有进入日常语言中。

“丑闻”慢慢流行,主要是用来对应、翻译英文中的scandal。有意思的是,Scandal这个词在西方有很长的渊源,有很丰富、复杂的意义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生命如歌
回复

生命如歌

2015-01-15

“丑闻”一旦形成了,很难阻止人家传扬,顶多只能努力辩白那其实不是自己犯的错误,不是“丑闻”。除此之外,其他自以为巧妙的手段,都无法真正让自己从那丑闻的陷阱中拔身出来吧。--掩耳盗铃和讳疾忌医式对待自身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论对一个人,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回复

2015-01-13

好文。定义:丑事做在前,被发布,称之为丑闻。现在叫负面新闻、负能量,与正能量相对,不发布丑闻,就如皇帝的新衣里的皇帝,永远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