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该如何讨论“人治”

在说理中,只提出“不能怎样”是不够的,还必须提出正面的主张。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贺红霞

在说理中,只提出“不能怎样”是不够的,还必须提出正面的主张。

读到一篇关于某学者“不能把人治妖魔化”讲话的报道。人治和法治本来是一个可以讨论,允许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共识的。

在中国,“文革”后人们对于法治、民主有了强烈的认可,这是因为刚刚经历了“文革”造成的灾难,人们普遍认识到,那场灾难是在民主、法治、公民权利的缺位下发生并肆虐的。要改变不只是需要批判和否定,而且还需要提出代替的正面主张,这便是人治与法治问题的产生。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同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专门谈到“发扬民主,加强法制”。邓小平和叶剑英提出民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5-01-19

中国自有皇帝起,就是人治社会,不知还要持续几百年。

回复

2015-01-18

不要指望没有道德的人会推动国家的法治和民主建设

回复

2015-01-09

这些“学者”在毛的教育下成人,从来没有学过说理,也没有想过说理。除了拉大旗作虎皮,给对方戴帽子,打棍子,就再也没有什么招数了。

回复

2014-12-29

有道理

回复

2014-12-22

讨论人治和法制的好坏就跟讨论吃屎还是吃饭好一样,改不了吃屎的只能是狗

回复

2014-12-21

有道理。法制已是共识。事实证明司法独立所起的作用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到验证,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有待检验!

回复

2014-12-21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应为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