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史话之十一】吴章笔战与《苏报》案
轰动中外的《苏报》案,成就了一位烈士,一位英雄,至此本该结束,却因章太炎的几行文字,把另一位主角打成了叛徒,引来一场延续30年的笔墨官司。
责任编辑:刘小磊
轰动中外的《苏报》案,成就了一位烈士,一位英雄,至此本该结束,却因章太炎的几行文字,把另一位主角打成了叛徒,引来一场延续30年的笔墨官司。
在古代,士为四民之首,本与庶民不同,名士则更出奇,身无宏才,胸无大志,不做疯狂之事,怎称名士?东周列国,名士辈出,汉魏以降,尚有陶、谢、阮、嵇,虽略逊于周,亦风流如故。迄宋元明清,学子为科场所困,试帖楷摺,矻矻终日,皓首穷经,以搏功名,时至清末,士风萎靡,奄奄一息。俟戊戌变法,先有康、梁之鼓吹,后有谭、唐之流血,士风大振,生气为之一转,及至癸卯,排满之声骤起,章、邹倡言革命,孙、黄策动起义,大江南北,应者云集,士与革命结合,又是一番气象,志士也,斗士也,战士也,烈士也,惊天地而泣鬼神,《苏报》案即是一例。
《苏报》案
《苏报》创办于1896年,是胡璋用其妻名义在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注册登记的,因经营不善,两年后转让给陈范。陈范,号梦坡,原是江西铅山县知县,因处理教案不当罢官,移居上海。他接手《苏报》后,时论渐多,大抵宣传维新变法,亦鼓吹保皇。中国教育会成立后,蔡元培招陈入会,又邀其参加张园演说,他经常登台发言,回来即将演说会上的精彩论点刊登在《苏报》上。
1902年秋,南洋公学发生退学风潮,陈范的外甥沈步洲正在南洋公学读书,且是学潮中的积极分子。陈范支持学生,便在《苏报》上开设“学界风潮”专栏,专登全国各地的学潮消息及评论、声援文章。
中国教育会成立了爱国学社,帮助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继续求学。爱国学社经济拮据,吴稚晖提议,中国教育会以《苏报》为机关报,为其撰稿,《苏报》每月补贴学社一百元。其后,《苏报》即成为会、社之喉舌。
5月初,陈范聘南京陆师学堂退学生章行严(士钊)为《苏报》主笔。行严接任首日,即将无人敢登的《〈革命军〉自序》拿来发表,接着又刊登章太炎的《序〈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些文章,抨击康有为及《中华日报》等保皇派报纸散布的“只可立宪,不可革命”之谬论,言辞激烈,影响巨大。
《革命军》风行于世,《苏报》鼓吹排满,引起了清廷的恐慌,严谕两江总督魏光焘“严密查拏,随时惩办”。魏密电上海道袁树勋,令其将蔡、吴、章、邹等六人“密拿严办”。因六人俱在租界,上海道与各国驻沪领事交涉时颇费周折,待领袖领事同意签字,工部局又以保护政治犯为文明各国之通例为名,不允执行。魏光焘只得以政府名义向租界会审公堂控告蔡、章六人谋反叛逆,并特派候补道员俞明震赴沪督办,工部局勉强同意捕人,但须监禁租界捕房,只在公堂会审,不得引渡。于是,闰五月初五、初六捕去太炎等人,太炎入狱后写信招邹容,邹于第二天往捕房投案。
清政府先是频与领事团交涉,欲将《苏报》案犯引渡至南京受审,遭英使反对,英外交大臣蓝斯唐亦坚持不引渡原则,并得到美、日、比、意等国的支持。
恰在此时,北京又发生了将记者沈荩杖毙刑部的惨案,引起中外舆论的强烈谴责,英、美等国及上海的外国报刊都反对引渡章、邹,《苏报》案变成了一起国际事件,后在英国干涉下,会审公廨判章监禁三年、邹监禁两年。邹因不耐狱中之苦,于1905年4月3日病逝;章于1906年6月29日出狱,由同盟会派人迎至东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
轰动中外的《苏报》案,成就了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