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时刻,巴黎前瞻(下)】利马成果有限,“大戏”留到巴黎气候谈判:旧制度已死,新秩序未立
政治家汲取了哥本哈根的教训,学会了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把难题拿到台面下提前解决。这导致利马会议虽不缺乏唇枪舌剑,但背后则是各国大多知根知底、不犯底线。
责任编辑:曹海东 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钟煜豪 梁月静 杨国要
政治家汲取了哥本哈根的教训,学会了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把难题拿到台面下提前解决。这导致利马会议虽不缺乏唇枪舌剑,但背后则是各国大多知根知底、不犯底线。
中国和所有其他国家的行动与政治智慧将最终决定巴黎协议的质量。巴黎协议除了承担着拯救气候的重任,更肩负着重振多边环境进程,开创全球环保新权利义务关系的历史使命。
没有逾越大国立场的决议
秘鲁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4日凌晨1点,利马气候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敲下了小槌,会议一揽子决议“利马气候行动呼吁”就此达成。这是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之后,气候谈判第二次经历如此漫长的“难产”。
此前五十多个小时,这份承载通向巴黎之路的薄薄草案触碰着各方的立场底线和体力极限。三易其稿后,最终决议包含5页22个自然段与一个附件。
对于彻夜值守的各国代表和观察员来说,疲惫的两周谈判就此结束;对于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来说,2015气候大年的帷幕才徐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