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绿】中国治霾,相当于什么国际水平

治霾不仅是一个精细化的科学问题,也是政治、经济问题。不改GDP政绩观,不改现有的发展模式,只是埋头耕耘科学问题,再精细化的专业方案,也可能抵不过领导官员的一个“招呼”。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既然中国的空气污染如此严重,那中国应当尽快修改标准,建立监测网络。”

2014年11月中旬,在第六届“更好的空气质量(Better Air Quality,简称BAQ)”大会上,听到这样的评论,参会的中国人员“惊呆了”——早在2012年中国就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纳入PM2.5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搭建起全球最大的大气监测网络。

误读背后的问题是:中国治霾急行军两年来,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汇集全球空气质量管理官员和专家的B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回复

2015-08-12

实时公开的在线监测数据显示,不少上市公司频繁超标排放污染物。高科技已将灰霾元凶揪出来了,然后呢? 然后就是没有大口径、数量众多、全国各地一时间内大范围的声讨,这些黑名单被信息洪流淹没,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

回复

2014-12-19

都他妈萎成一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