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走各路去丹麦 政治学家福山的理想国新样本

喊出“历史的终结”25年后,福山显然已经不再认为,西方体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剂良药。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姚家怡 何艾琳

福山说:“就算我们知道丹麦何以成为丹麦,也不意味着可以把丹麦的经验移植到阿富汗和索马里。美国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这两个国家有好几次民主选举,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国家已经建立。”图为2014年伊拉克议会选举。 (CFP/图)

喊出“历史的终结”25年后,福山显然已经不再认为,西方体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剂良药。

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声名始自一篇1989年的论文《历史的终结?》。柏林墙的倒塌催生了这篇论文,它推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或许就是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的终点,也是人类政府最终的组织形式。似乎从此天下无忧,以后都是好日子。

1992年福山把论文展开写成书出版,题为《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支持阶级冲突论的政治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讥讽说,弗朗西斯·福山得到了“15分钟的名声”。1968年,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一次展览中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有15分钟的名声。”这个说法被视为沃霍尔对未来媒体形态的预言,人们更多地用它形容来得快也去得快的知名度,就像今天社交网络上的“少年不可欺”事件。

福山的名声并未止步于15分钟。他著述不断,始终广受媒体关注,他关于民主政治的任何论断都有风向标的意义。时代需要号角和宣言,福山生逢其时,风行一时的处女作让他成为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学界的代表人物。诞生于1960年代的新保守主义从冷战的前哨建立自己的主张:以果断姿态在全球推广民主,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此不惜使用强力。

1998年,福山与“新美国世纪”智库成员一起致信总统比尔·克林顿,建议美国支持伊拉克内乱,以推翻萨达姆·侯赛因;“9·11”事件之后,他又与人联名致信小布什,建议逮捕或击毙本·拉丹,对萨达姆·侯赛因发起致命一击。

从2003年起,福山跟新保守主义者渐行渐远。他对美国在伊拉克唯武力是尊、放弃在国际框架下解决问题的努力大为不满。到2006年,在写给《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福山将“新保守主义”直呼为“列宁主义”:“它相信如果恰当使用武力和威权,历史可以沿着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列宁主义的布尔什维克版本已经是出悲剧,现在由美国来搬演,则成了一出闹剧。新保守主义,在政治符号和思想体系的意义上,都已变成我无法再支持的东西。”

喊出“历史的终结”25年后,福山显然不再认为,西方体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一剂良药。在2014年9月末出版的新著《政治的秩序和政治的衰落》中,他的视野从西欧、美国、苏联的经验扩展到阿拉伯国家、希腊、德国、中国、意大利、印度、拉美……他用整章分析德国如何兼得强大的政府和民主的体制,而希腊富于民主传统,却始终无法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在《政治的秩序和政治的衰落》的扉页,福山引用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4-12-25

说并非高见之人,必然不了解政治。这是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至少他的派系、代理人和民主制度分类还是可以的

回复

2014-12-11

来过

回复

2014-12-11

这些广告太烦人了

回复

2014-12-09

呵呵

回复

2014-12-08

并非什么高见 ————上洗手间时带《南方周末》随便翻翻,无意间看到这篇《各走各路去丹麦/政治学家福山的理想国新样本》,有一段话:“不错,国家的存在有赖于其公民的忠诚,这忠诚某种程度上属于非理性的范畴。因此它与现代民主制度有种悖反。这两者可以共存,但有时候要协调它们,确实很难。我认为,现代化的一大陷阱就是沉溺于民族主义,并把民族主义当成借口,破坏民主应有的宽容。历史上惨痛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过去的两百年间,民族主义在德国曾经膨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9世纪,德国的一大目标是把中东欧所有说德语的人集合成一个整体,结果就是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出现。非常不幸,俄罗斯总统普京现在在干类似的事情。”觉得很不以为然,于是就有了这首短诗: 并非什么高见, 只是观念上的铤而走险; 惯于翻雨覆雨, 迎合思想混乱者的偏见。 中午高喊民主, 晚上却走极端主义路线。 好像除了美国, 世界上就没有经验借鉴。 福山的新样本, 其实仅仅只是一孔之见。

回复

2014-12-07

中国政府很善于向中产阶级提供他们向往的一切?

回复

2014-12-07

即使福山本人已经动摇,我仍然认为在可见的未来,西方体制或许就是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终点的结论是正确的。政治体制的形态一定取决于生产力形态,即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其中还有一个隐性的毫无疑义的前提,即人性是相同的。因此,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政治体制必然趋同。福山的动摇在于对过程的不确定性,他看到的中东变局是由于美国强加的而不是社会自然进化的“民主制度”而造成的。但是,过程仅仅是过程,它不影响最后结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