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关乎中国未来,关乎德中关系
在众多观察人士的眼中,中国的法制建设还是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阻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因而恰逢其时地深入研究了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欠缺。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王庆峰 杨昊
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首先是凝聚全体中国人之力锻造的了不起的成就,也从德中的成功合作中受益。德国呼应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希望引入现代化产品和专业技术的呼声,德国也在建设现代化法律体系方面提供借鉴经验——在诸如民事法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部分规定方面,我们的交流富有成果。自1999年起举行的德中法治国家对话,为两国加强在众多领域的双赢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
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包括一些先进性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媲美的法规。立法过程也始终顾及到中国自身的特殊情况。同时,中国政策的一个特点是对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持开放态度,这正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在众多观察人士的眼中,中国的法制建设还是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阻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因而恰逢其时地深入研究了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欠缺。
立法问题很多、法律法规相互矛盾
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本人点到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谈及立法,他令人钦佩地明确指出:不少法律往往“针对性、可操作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
上一次回到中国,就觉得说话,行动后面都有人看着盯着,一点都没有自由的感。回到美国一下飞机,自由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