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北京人的宿命”沙漏之城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8日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四分之三的地铁线路,高峰期的满载率超过100%。堵车、限行,这座城市潜伏着诸多意外,地铁也许是这个城市里最为可靠的交通工具了。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梁月静 钟煜豪

北京地铁像是地上城市的倒置,且高度浓缩了北京城的特性——不挤不入。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地铁公司通常用“满载率”来表示地铁的拥挤程度。

满载率为30%,这是一个理想的数字,它意味着舒适的地铁环境,大部分乘客都有座位;通常满载率到了80%,车门打开时,就需要有人在外面推一把,乘客才能挤上去;满载率130%,这曾是中国规定的上限警戒值。

当满载率超过130%,可能发生什么?

你被挤断一根肋骨。

你推搡,争吵,进而伤人或被伤。

你的衣服被车门夹住,被列车拖拽着,倒着一路小跑。

甚至,你会被过于饱和的人流挤出地铁,卡在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被开动的地铁反复搓捻,抢救无效,当夜死亡。

现在,北京地铁每天的客流1000万人次已是常态,处于全球第一。客流量最大,负荷也是最重。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7月8日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四分之三的地铁线路,高峰期的满载率超过100%。

在一些线路,满载率达到了144%。

“她有点儿没掌握技巧”

曾远鹏边走边摸出地铁卡,地铁卡包裹在一个印有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图的卡套中。卡套原本是天通苑地铁站门口接过来的小广告,上面大幅印着妇科医院的字样,这位23岁的东北“大爷们儿”并不介意,紧紧捏着它前行。这是他初来乍到,理解并用双脚丈量这座城市的重要凭据。

到底是几个月前的星期几,地点是6号线的青年路、5号线的天通苑,还是10号线的国贸?曾远鹏记不清了,反正早高峰拥堵无所不在,在哪儿都会碰到窒息绝望还得硬着头皮往上的——挤。

刷卡,过闸,走过悠悠然飘着西方古典音乐的大厅,下到月台,黑麻麻的长队在等候,透着一股原始丛林的气息。透过车窗玻璃,车厢里陈列着一幅幅受难者的肖像。工作人员错落在喊:上不去的乘客请等下一辆!

新手往往会犯讲文明树新风的毛病,希望靠谦让和等待下一辆列车解决问题,但是如同等待戈多,下一辆再下一辆,仍旧上不去。直至他洞悉这个地下世界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再在迟到、挨批、罚款的多重压力作用下,勇敢地迎难而上。

老手早在若干年前就编撰了《北京地铁生存手册》,要领之一是,“先将脚放入车内,双手抓上方扶杆,发力将全身送入。”

地铁上的定员数量是每平米6人,这一标准在2012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中,被进一步理想化为每平米5人。尽管南京地铁公司曾有实验表明,每平米要站6个人并不是件容易事,人都已经脚挨脚了,但毕竟北京群众力量大,现实是,高峰期每平米站10个人也不少见,这就意味着——被挤到金鸡独立甚至双脚离地。

“这是一项糅合了瑜伽、柔道、平衡术、自由搏击等多种武术和体育健身项目的综合性运动。”13号线一乘客曾生出如此感触。如今,这项运动伴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在蔓延,每日在一个个睡城沿线、在看不见的地底空间,以百万量级计算的人群有幸参与其中,规模比北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