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藏家喜欢买什么?
中国的收藏家群体正在更新换代,尤其是擅长吸引新晋藏家的当代艺术领域。以前在收藏圈里,70后的收藏者都是非常年轻的,而现在却涌出了一大批80后的收藏者。在画廊和拍场上,有越来越多鲜艳的面孔,他们有海外经历,有家传出身,有自己的资本和藏品,这些中年新富藏家和新兴的80后藏家正成为不容忽视的新晋群体。
在逐渐兴起的青年藏家群体中,家传出身是“藏二代”身上最鲜明的特征,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有扎实的功底,继承了父辈的收藏人脉,并且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比较快,种种因素使得他们在收藏群体中脱颖而出,收藏的门槛对他们而言并不是问题,只能说他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藏二代”延续收藏热情
南京四方美术馆创始人陆寻自称是被父亲逼上梁山的,陆寻的本专业是纳米技术,是非常尖端的化学和物理生物学科,但是他的父亲对于艺术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收藏一些国画、民国文人和政治家的手稿。陆寻真正进入到艺术品收藏领域,还是在2005年,当时也是要创办南京四方私人美术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让陆寻对艺术首先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开始接触一些当代艺术,参加各种艺术双年展。他第一次买的作品是草间弥生的南瓜和一张杜马斯的小纸本作品,收藏起点是从海外艺术品开始的。
现在的陆寻经常国内外飞来飞去,目的就是去世界各地参观美术馆,看艺术展览,和艺术家深入交流,并认为这些比拥有一件艺术品来得更重要。他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更敬重艺术、更热爱艺术了。对艺术家也有了更多了解。时常能“惊异于艺术家的作品居然能够将一个事物或现实表达得那样深刻,而且还那么富有美感”。而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洗礼和升华”。
李慧娜的父亲李铭是上海著名紫砂壶收藏家,她在大学刚毕业后,帮助父亲打理与嘉德拍卖行的事务,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对收藏的接触和了解。她发现每当父亲投入到收藏这件事情时,就会非常开心和有活力,于是有了开始自己收藏藏品的念头。
在与拍卖行打交道的几年过程中,李慧娜开始逐渐接触到当代艺术,当她面对这些作品时,觉得它们与之前的绘画太不一样了,不仅画面并不空洞,而且很具有观念和思想内涵,在能够解读作品的意义之后,受到触动的她被当代艺术激发出很大的热情,并开始进行收藏。
2008年的艺术品市场虽然刚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油画市场仍然火爆,好作品也非常多,李慧娜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但又因价格太高而不敢下手,在此时父亲告诉她:假如你喜欢一件艺术品那么它的价值是无限的,不需要太考虑价格,再贵也值得。得到父亲的鼓励后,李慧娜开始大胆出手购买作品。
李慧娜从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着手,陆续买了蔡国强、徐冰,甚至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作品。而受到父亲开茶壶店的影响,也是在父亲的支持下,她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藏品的展示空间。接下来她的计划除了到国外看展增加视野,会多花点时间走访一些画廊,因为她认为画廊是一个最了解艺术家的地方。
“藏二代”们虽然出生在有收藏传统的家族中,但是也离不开后天的兴趣培养,甚至接受学院艺术相关专业教育,当然收藏道路上父辈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另外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多数没有沿袭父辈的兴趣爱好,而是不断地摸索,去寻找自己收藏的新趣味,并且能够在自己的收藏体系中坚持,他们不是收藏历史,更加关注当下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富二代”更具艺术素养
作为香港豪门郑氏家族周大福主席郑裕祯的长孙郑志刚,虽然从小热爱艺术,但是正式涉足收藏也仅有四年左右,但是对于当代艺术圈运转规则的了解与运用令人惊叹,兼具商人的理智与热情。
他2010年成立了K11艺术基金会,为武汉和贵阳的艺术家提供工作室和展览空间;不久前,他还赞助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Ink Art”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和军械库艺术展,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一时焦点。上海K11购物中心的莫奈展开幕两个多月据称观众已经超过13万。
在郑志刚的K11购物中心里,长期展示着十三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均出自郑志刚的收藏。据了解,郑志刚目前关注的艺术家有张恩利、赵要、陈维、胡晓媛、陆扬、梁远苇等。同时,他也收藏了一批东南亚的当代作品,但也表示“东南亚的艺术要慢慢看,不容易收藏。东南亚艺术圈也是刚刚发展起来,每个国家有两三个是我觉得可以收藏的”。
关于个人收藏作品的价格方面,他并不特别关注:“我摆放在办公室的是一件公益性作品,是一群小朋友集体创作的作品。”而且,他认为很多时候,好的艺术品只要碰到、看到、慢慢接触到,才会有感觉,“所以预算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能我会很长一段时间不收藏。”
完整的收藏体系
中国当下的收藏群体中,传统收藏从来不缺少收藏的大家,但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一直都是非常的薄弱,长期依靠西方的系统在支撑,而新锐藏家的介入则是从某种程度上补充了这部分的空缺。
身为复旦大学管理学系教授的工薪收藏家代表谢晋宇,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收藏传统。但是谢晋宇以一种近乎痴狂的方式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在不断的“犯错”中逐步调整着自己的收藏体系,收藏了中国青年艺术家中的多幅代表作品,最终形成话语权。
对于国外留学工作过的“海归”,大量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给他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艺术的机会,在海外收藏新势力中,周大为显得和别人有点与众不同,从老一代名家吴大羽和林风眠的作品到当下著名的装置实验艺术家徐震的作品,以及周大为从小就开始的邮票和机制币的收藏,可以说周大为都有涉猎。
而对于跨界收藏,周大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下艺术家的创造都会有跨界的合作,比如和时尚、设计元素的合作,作为藏家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跨界,比如艺术家方力均购买过关良的作品,而蔡国强也收藏马克西莫夫的油画。
“如果我可以重新开始收藏,也许我不会做绘画的收藏,我觉得开始一个收藏,应该是很年轻的没有出现过的东西,比如影像系列的作品,远比一些美术馆花一千万买一个大家的作品有逻辑的多。”谢晋宇对于新晋收藏者们如是说,他强烈建议刚刚收藏的人可以不走自己这样的弯路,可以建构比如影像的东西,架构起来自己在这个领域很有竞争优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