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绿】为什么什邡今天还在痛

钼铜项目是否应该重启,尚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广大内陆地区,该如何面对此类大型项目,也应谨慎套用邻避运动的一般分析框架和决策机制,充分尊重当地的现实情况。叫停项目不是理想的终极解决方案,也不是市民和社会的胜利。

责任编辑:蒋昕捷 何海宁 实习生 李雅娟 杨国要 钟煜豪

2012年,一个百亿投资规模的钼铜项目,在四川什邡引发群体事件。

这一年,几乎是中国的“邻避”年。一系列高举环境主张的群体事件,使“邻避运动”成为热门词汇。

邻避运动,指的是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而采取的抗争行为。

两年之后,南方周末记者重访什邡,看到的是尴尬和困境(详见2014年10月30日南方周末报道《什邡后遗症》)。在2014年1-2月,什邡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下降近1/4,大型项目被抵制了,城市却陷入持续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


回复

2014-11-11

什邡人,专门来 纠正文章五点 第一,“城市经历阵痛”,不是阵痛,而是致残。实际上应该是经济快崩溃了。 第二,烟厂厂长的心态非常不好,端着国家给的金饭碗,副厅级高级官商。他在什邡可谓是呼风唤雨,大项目的落地无疑会相应抢夺他的话语权。他背后还有谁,则不得而知。 第三,根本对烟厂不会有影响。烟厂的烟叶是外地的,烟厂的品牌是外地的。烟厂职工的年薪10万以上,优越感很浓,有“超市民”的自豪感,不希望什邡的贫富格局有变化。烟厂的职工巴不得什邡人都穷。 第四,“本地小硫酸厂的竞争”污染最为严重,于法于理于民意,早都应该关闭了。 第五,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如何平衡。难到为了出租车的利益,就不开通公交车?难道为了移动的利益,就不该批准电信也做手机业务?难道为了小超市利益,就该把沃尔玛全部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