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复兴儒学

在孔子故里曲阜,慕名来办学的人才与正在求贤的本地商人结合,促成了一家家新的国学院。“我告诉你,以后马云来我们这里扫地,王石来我们这里吃素,看看他们你就会明白。你为什么没钱,为什么不成功?我现在正在辟谷,七天只喝水、不吃饭。”

责任编辑:鞠靖 实习生 俞琴

2014年4月2日,尼山孔庙前,甲午年春季祭孔大典。这样的活动越来越隆重。 (中新社记者 梁犇/图)

孔子故里曲阜,修身、治国——无论在民间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儒学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并拉动了本地乃至外地的资本与人才的涌入。

尼山“夫子洞”的平静被轰鸣的施工机器打破。72米——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已经完成了基本轮廓。

“我告诉你,以后马云来我们这里扫地,王石来我们这里吃素,看看他们你就会明白。你为什么没钱,为什么不成功?我现在正在辟谷,七天只喝水、不吃饭。”

“这个不会错的,《新闻联播》里有我八秒的镜头。”

面对那些对他的身份表示怀疑的家长们,曲阜国学中心的院长王自超常常这样说。2014年11月1日,曲阜国学中心的开学典礼刚刚在学院的大成殿前举行。

王自超的另一个身份是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今年9月举行的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王自超是台下的听众之一。

一个月前,王自超刚刚举家从云南曲靖迁到曲阜。

这是最近一年来曲阜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国学院中的一个。

研究国学出名了

被总书记接见后,三位国学专家成了大忙人,被羡慕,甚至妒忌。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最近有点被名声所累。他的一位学生说,他希望自己的学术被人知道,但成为公众人物是一把双刃剑。

2013年,习近平视察曲阜,去了孔府,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开了一场座谈会。其间,习近平拿起杨朝明写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经媒体报道后,这两本书一时洛阳纸贵。两本书的腰封上都印了总书记的“推荐语”,甚至被摆到孔庙里的孔子圣迹图桌上。现在,曲阜从官员到民间,包括所有来“三孔”旅游的外地人,几乎无人不晓杨朝明。

“据说济宁的领导人手一套。”曲阜市委某工作人员说,曲阜今年举行的一次专家研讨会期间,外地来的客人都将放在宾馆里的这两本书带走了。

当日,除了杨朝明外,曲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骆承烈、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鲁城街道池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贾祥彬也分别向习近平作了简短汇报。

扎根曲阜六十年,骆承烈是见证孔子褒贬历史的“活字典”。尽管已经八十岁,骆承烈看起来精力充沛,讲话中气十足:“刚才山东的一个市领导打电话给我,请我去讲课。前段时间我刚去北京讲了两场,浙江、河南的就更多了,一共讲了20个省,山东16个地市基本跑完了。”

“发展传统文化,特别要注意创新。”骆承烈说,“我现在就在编一套关于‘孝文化’的书。再比如,中秋节吃月饼,教师节吃什么?我就弄了一个‘六艺饼’,下一步就搞‘孔子茶’,专家说这两天就来考察。”

与前面两位一样,金辉现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电话响个不停,不是去外地讲课,就是接待从四面八方来考察的官员、老板、学者。她的新名片背后印着习近平座谈时讲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打好儒学这张牌

总书记的讲话使得儒学发展的信号更加明确,不再“暧昧&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