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流动的盛宴
单向空间花家地店开业
地点: 北京,尚8人文创意园
D座1层单向空间花家地店
人物: 许知远、陈冠中、朱哲琴、刘瑜、张向东等
7月20日,单向空间花家地店聚集了三百多人。这家店是单向空间旗舰店,而这一天,正是它的开业之日。在这个布满爬山虎的昔日老图书馆里,陈冠中、朱哲琴、刘瑜及许多单向街的新知旧雨在一起进行着一场名为“逃离与归来”的文学之夜活动。他们谈论海明威,谈论逃离与归来在这个时代的意义,并且通过朗读,来传递伟大文本之于自己的最深刻记忆。
这几位嘉宾,从圆明园时期的“单向街书店”开始就一直和单向空间保有亲密的联系。这些年,他们又四散开去,在自己的领域继续精进。这次“文学之夜”,对于他们每个人也是一次“归来”。他们彼此谈笑,以单向空间的名义,故友重逢。在灯光亮起的一刻,单向街的读者和嘉宾融为一体。这交流是单向空间最熟悉的,空气中流动着信任,就算久别也不会变得生疏。
单向空间凝结了一群这样的作家、学者和知识人。也许是因为书的缘故,当他们来到这里,自然就熟络了起来。书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钥匙,而阅读的志趣则是开启话题时最常见的交流。这些“文艺青年”在第一次见到单向街书店时,几乎都说过一句话: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书店!而9年之后,这里依然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单向空间的维度和每个人生命的维度一起拓宽,始终保持某种一致。
从诗人西川在单向街圆明园店的读诗会开始算起,单向空间举办了600余场开放性免费沙龙,平均每场参加人数超过200人,总参加人次超过12万。属于单向空间的文化生态圈从那时生根,如今已建立得非常牢固。许知远在《单向街的变与不变—从圆明园到花家地》中提及:“这家小书店的生命力比所有人想象得更持久、更富有韧性。这生命力不是来自它的创始人,而是来自这家书店自身形成的性格与气质。每周末来此的作家、诗人、导演、建筑师、他们与他们的听众、纯粹出于理想主义来此工作的店员、不断涌来的志愿者……构成了‘单向街和他们的朋友们’,创造出了一种特定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在这些沙龙进行之后,单向空间开始尝试“文学之夜”。“文学就该是生活的必需品。”布罗茨基说,“诗集要放在卫生间里,放在窗台上,随时随地可取,它是日常生活的药品。”与环节相对简洁的讲座或谈话不同,文学之夜更注重整个氛围的营造。一本书构建出的精神空间不仅仅可以在纸上阅读,它可以、也应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共感体验,来带领“读者”进入到文本魅力的独特宇宙,被所有感官记忆,日后也会被所有感官唤起。文学需要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生活,自由,却又有仪式感。这是单向空间团队对“文学之夜”系列活动的阐述。
譬如这一晚的黛克瑞—一种由朗姆酒、刨冰、青柠调配的鸡尾酒,选择它是因为海明威最为钟爱;开场的爵士乐演出是迷惘一代的时代之音;朗读时配哥德堡变奏曲,也是因为巴赫之于海明威的意义。这些细致妥帖的设置,只为让记忆复活,将每个参与者带入属于海明威的年代,也让那些迷惘、逃离、回归再度将人湮没。
事实上,每个人在这样的场景中激动或沉静:在朗读时,大家纷纷上台,3G门户总裁张向东读起了《流动的盛宴》,他觉得自己再过几年,说不定会像海明威怀念巴黎一样怀念北京;公益人许楠读起了《太阳照常升起》那隽永而迷惘的结尾;音乐人大畏读到了《老人与海》中水母的段落,读完后,又即兴来了一段Rap:“每一个字,都献给这世界上每一个人”……而这时,朱哲琴就静静坐在地上,聆听这些声音。每个人都是这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构成。
陈冠中说:“我每次来单向街都很羡慕,都想到1975年我们在香港开二楼书店。为什么单向街感觉好?它有神,有魅力。虽然是我们将它魅化,但是香港的书店没有一家让你会去这么做。”刘瑜说:“单向街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沙漠上开出一朵花。”朱哲琴说:“单向街真的是一流的书店,不信你看他们的洗手间。”大家都笑了。
确实,在单向空间,没有一个细节被忽略。由1500本书拼出的吧台引导着人们阅读这个世界;每一杯咖啡都由经过严格挑选的咖啡豆精制而成;还有那些将美味与健康精心搭配的餐食。这里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店或咖啡馆,单向空间花家地店二层的空间在当日也进行着摄影师高远的摄影展。这个展览更说明,一个真正的“艺术空间”正在这里形成自己的风格。9年之后,这家曾经以书和沙龙打下根基的书店开始强调多元化与多功能性,这样的创新与设想,将为“单向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没人知道这家书店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生命力。9年前,刚刚辞职的许知远无所事事,于是就开了这家书店,他说这是“出于一时之兴”。这9年,单向街搬了几次家,从圆明园到爱琴海再到大悦城,但没有人遗忘它。所以到了今天,当单向空间的第三家店正式开业时,许知远又想起梅特林克笔下的“非凡的普通人”—“在星期日不去酒店喝个醉,却安静地待在他的苹果树下读书的农民;厌弃跑马场的纷扰喧嚣却去看一场高尚的戏或者只度过一个宁静的午后的小市民;不去街上唱粗俗的歌或哼些无聊的曲子,却走向田间或者到城墙上看日落的工人。他们全都把一块无名的,无意识的,可是决不是不重要的柴薪投进人类的大火之中。”
正是这些人,成了“单向街的朋友们”,他们和创办人一起推动着单向空间创造无法想象的未来。每个到场者在这一刻都成为一场奇妙旅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就如一场流动的盛宴延绵不绝,在灯光暗下时,新的故事又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