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亲历巴基斯坦动乱时光
子弹横飞、垃圾围攻,行走40国在巴基斯坦经历一段从不安开始到不舍结束的旅程。
子弹横飞、垃圾围攻,行走40国在巴基斯坦经历一段从不安开始到不舍结束的旅程。
约“行走40国”采访的那几周,他正在录制旅游卫视节目,开往“丝绸之路”途中。这就是行走40国如今的生活状态,一直在路上。他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88个国家。
行走前,行走40国先后做过主持人、导演和制片人。1997年,作为最早一批大陆到台湾做电视节目的制片人,扛着一人双指标的压力,一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我患上了抑郁症,并检查出一个肾在萎缩,回大陆治病后,想在离开世界之前把世界看遍。靠着给歌手写词攒钱,2000年开始旅游,几年后,肾病竟惊奇地好转。”行走40国意识到,旅游是一剂无可替代、愉悦人心的良药。
重回广州电视台,行走40国发现这已经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已经去过五大洲30多个国家,眼界已经不一样了。”他毅然辞去了工作,以网名“行走40国”开办了博客,把周游世界作为人生目标。如今他的“梦走族”粉丝群近百个,遍布世界五大洲,在各大电视台的也是嘉宾常客。从旅游到旅行,他从抑郁的病人变成了开心的行者。
在行走40国身上,你会看到少有的执着。“很多人走过大的国家就不会再走了,因为对不美的地方没了兴趣。而我每次出发,都跟自己说,从今天开始我见过的都是独特的,即便那个国家没有美丽风景,但它是独特的唯一的,所以近几年我选择一些落后的国家,去用心感受风土人情。”2009年的巴基斯坦之行,便是行走40国的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在签证困难、恐怖动乱时期,行走40国不听朋友劝阻,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巴基斯坦。
惊心动魄的飞行
相对于孟加拉人的平和,巴基斯坦人的性格,给行走40国最初的印象是外向,张扬的。“如果说我来达卡时,满机的孟加拉劳工把飞机变成了民工市场,那么去巴基斯坦,这些拿着许多重物的巴基斯坦乘客,则把飞机场变成了唾沫横飞的口角场。”
这次行走40国见到的第一个巴基斯坦人,是一个戴着黑纱约70岁的凶恶女人,因行李超重与安检人员僵持,面目狰狞。“每个人的行李都满满硬硬,似乎都隐藏着危险品,甚至超重托运并不值钱的菠萝、南瓜等农产品。”
飞机上,空姐是阿姨,空少换成了空爸,微笑服务荡然无存,相反是怒容满面,正奇怪呢,行走40国就听到有人为争行李架位置而大吵大闹。随后,他们强硬要求快餐拿两份,不听制止在打电话,空姐奈何不了只好作罢。他这才顿悟,若是温柔的空姐根本镇不住留着拉登胡须的人们。
迷迷蒙蒙中,已经凌晨3点多,行走40国的巴基斯坦之旅也在不安中开始了。令他最忧心的是,行走40国与旅友介绍的当地人希拉希通电话,对方表现得并不热情,甚至反对他们去危险的巴基斯坦,并挂断了电话。同行的新加坡人David说:“我们可以找到的唯一的巴基斯坦人,肯定不会来接机了。”行走40国意识到,巴基斯坦之旅,预计入境之后的危险仿佛提前了。
事实上,希拉希开了个玩笑,即便飞机晚点4个小时,还是等候在机场。一见面,希拉希的女儿法拉克纳斯,隆重地将花瓣撒在他们头上,并献上了鲜花、花环。这一举动让行走40国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希拉希坚持不让他们住酒店,说酒店外国人多,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必须住他家。
希拉希家庭并不富裕,一幢两层用土砌成的平房,行走40国和David住进唯一的空调房。后来才知道,因他们的到来,希拉希专门买了一台空调,自己却吹着风扇度夏。行走40国告诉记者:“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台空调是made in china的格力空调。”行走40国起初对巴基斯坦人的印象是野蛮无理的,但自从住进希拉希家之后,随着对巴基斯坦人的深入了解,其印象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亲历街头枪杀事件
那几天,美国在巴基斯坦清理塔利班分子,反美和反外国人干涉巴基斯坦的游行在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正酣。“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领事馆的外交官,比首都伊斯兰堡的外交官每月多100美金津贴,为什么?”行走40国解释,“因为卡拉奇比伊斯兰堡更危险!”巴基斯坦本来就是一个恐怖事件频发的国度,而其中,又以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的枪杀、爆炸和恐怖袭击最多。
40度的高温烈日,希拉希带着行走40国在老城区的宽街窄巷快速行走,不愿多停留。行走40国为防止当地人把他当成日本人和韩国人受牵连,每当发现有人注意看他,或者给路人拍照片,都先指着自己说一句:China(中国)。这个方法很有用,毕竟中巴两国传统友好。对方也会友好的回一句:China!有的甚至会竖起大拇指。
即便如此,以往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荷枪实弹的枪杀场面,还是出现在行走40国身边。前面二三十米远的街口,医院的车呼啸着离开,那刺耳的尖叫声惊飞了古建筑上面的鸽子。方才还生意旺盛的商铺,突然纷纷关门。街道两边人也迅速离开,连航空公司的铺也关上了。
希拉希说有人被枪击死了,是政府的部级官员。这时候,往往下一个袭击的目标就是商铺,有经验的店主们会迅速关门撤离,外国人常住的酒店正在被人砸玻璃。希拉希让行走40国和David待在一个拐弯处,自己迅速去路中央打的士,大家进了车,希拉希才松了口气,他让司机走近路快点出城。希拉希说,事情如果继续扩大,警察就会封城,回家就麻烦了。经历了这场电影般的场面,行走40国至今提起仍心有余悸。
见证“巴铁”有多铁
50年代初,巴基斯坦是亲美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普普通通。中印之战后出现转机,中国帮遭受印度打击的巴基斯坦狠狠出了一口气。70年代,东巴基斯坦正在印度的支持下分裂成另一个国家—孟加拉。巴基斯坦抵抗无力,眼看印度就要“收复巴国”,中国突然站出,力挺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乘机与中国密切交往,把亲美政策改为亲华政策。
“你听说过‘巴铁’这个词吗?”行走40国问记者,“它是说巴基斯坦是全世界对待中国最铁的国家。在这里,我真的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在爆炸、示威不断的最不安全的日子,陌生的巴基斯坦卡拉奇市民—希拉希不但把他接到家里免费吃住,就连打的士买水果,也抢着付钱。
为了更深入了解巴基斯坦,行走40国随希拉希去附近学校教中文。“在巴基斯坦,我看到太多的当地人在注视我,并渴望与我交流。”他们之所以喜欢中国人,缘于巴基斯坦人从小获得的教育: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汶川地震,巴基斯坦竟把军用帐篷运来中国救援。现在国内很多人把巴基斯坦人与印度人划等号,只要你深入了解,就会知道,中国人在巴基斯坦人心目中的地位。
来到巴基斯坦,行走40国突然发现,全世界最美最隆重的汽车在卡拉奇:无论城市怎样脏乱,也要把汽车打扮得花枝招展。“如果没了花花绿绿的公共汽车,卡拉奇也就不成为卡拉奇了。”行走40国说,公交车扮靓,卡拉奇的大货车也不示弱,就算拉的是丑货、重货、脏货,也要画个隆重的喷画图案。
垃圾堆旁的难忘时光
希拉希家在离卡拉奇30分钟车程的郊外,那是一个被垃圾堆包围的村庄。一个接一个的垃圾堆袒露在40度的高温下。虽然垃圾如山,但是比起恐怖活动不断的危险城市里,这里仍然是天堂,毕竟生命不受到威胁,这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也有很多市区的相对富一些的人搬到这里居住。入乡随俗,行走40国自从住进村子,从最初的不喜欢它的脏乱,渐渐地也见怪不怪了。“看到这些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的生命,你会忘记动乱,相信这里就是难得的和平天堂。”行走40国回顾,离开村庄那一晚,他透过后面的车窗,看到远去的房子,开始舍不得。告别了垃圾堆旁的家,卡拉奇港口的灯光开始闪烁,没有了垃圾,没有了尘埃。
回国后,他依然记挂着这个并不美,肮脏的村庄。“巴基斯坦没有美丽的风景,它们最美的风景就是人情,虽然经历着动荡,但他们民族是快乐的,他们的要求很简单,有极强的认同感,这是很多中国人做不到的。”行走40国感慨说,也许孩子们的笑脸每天都在你的身边绽放,但当它随处绽放在动乱的国度,就足以让人心颤。
在旅途中,他从巴基斯坦人身上学到了寻找快乐的方法,这也是行走40国旅行的第三个阶段—带着话题去反思。“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寻找快乐的方法,但他们都是在追求快乐。我想深度反思自己见证的各个国家的生存状态,这也是我如今行走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