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郭家学 梦醒迷城

他辞去公职下海做“猪倌”,干过IT也曾梦想引领潮流,命运顺势将他推上了时代之巅。这位昔日的“资本狂人”,曾醉心打造医药帝国,痛苦过后却更加自知自信。“世界五百强与我何干?”如今一梦回头,向死而生的他,一心一意要做好广誉远的品牌传承。造化弄人,更醒人。他走了一个轮回,也参悟了人生。舍去了资本帝国梦,郭家学现在一身轻,他要做智慧之士,修正术,持正见,行正道。

他辞去公职下海做“猪倌”,干过IT也曾梦想引领潮流,命运顺势将他推上了时代之巅。这位昔日的“资本狂人”,曾醉心打造医药帝国,痛苦过后却更加自知自信。“世界五百强与我何干?”如今一梦回头,向死而生的他,一心一意要做好广誉远的品牌传承。造化弄人,更醒人。他走了一个轮回,也参悟了人生。舍去了资本帝国梦,郭家学现在一身轻,他要做智慧之士,修正术,持正见,行正道。

郭家学  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北京陕西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山西商会副会长。他是陕西辞去公职的第一人,短短几年积累上亿身家;他将白加黑、盖力天、潜江制药、云南白药纳入麾下,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如日中天的民族品牌;在他即将登顶,有望闯入全球五百强之时,却遭遇到命运的玩笑与捉弄。他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如今英雄归来,手握“广誉远”这张近500年中医药老字号的王牌,开始了“精而美的文化远足”。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在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上,郭家学可能是最合适的诠释者。一年来,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在各种论坛、公益场所频频亮相:高大的身影,粗厚的嗓门,特别是圆脸上那颗粗大的黑痣,给人印象深刻。似乎,我们不能轻易以成败去评判这位企业家的是与非、功与过、成与败,正如新东方俞敏洪一语道破,没有一位企业家能成为成功企业家,因为企业是永续的,生命也无止境。生活如此忙碌,生命亦是匆匆,与10 年前相比,郭家学已判若两人,他的身上,少了一些商场征战的豪气,多了几分圆润与成熟。10 年前,他还做着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帝国梦。那时,他不到40 岁,“杰出青年企业家”、“资本狂人”等称号如雨袭来,面对四面赞歌和美好愿景,血气方刚的他,醉了。

-------------------------------------------------------------------------------------------------------------

造梦  曾几何时,郭家学的内心与普通人一样,追大求强,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个人的悲剧。云南白药、东盛科技、潜江制药一度是他引以为豪的上市杰作,他曾梦想打造中国医药帝国,跻身世界五百强。亦梦?亦幻?

-------------------------------------------------------------------------------------------------------------

与众多出身贫寒的企业家一样,郭家学的创业也是始于内心的冲动与个性的坚忍。1987 年,那是改革开放的火热年头,在陕西安康师范学校工作两年之后,他选择下海创业。和其他出身农村的企业家一样,他的创业并没有多大优势,也找不准行业。他的第一次创业,就是扔下铁饭碗,回到农村,做复合饲料养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由于交通不便,村里还没通公路,他只能背着猪去市场卖掉。“现在好多人感觉难以相信,当年我们养猪完全是靠劳动力。当然,也有点小技术。“在农村养猪,郭家学过着农民一样的一日两餐的生活——早上和晚上才吃饭。不过,与其他人养猪不一样的,是郭家学毕竟是文化人,从养猪开始那一刻,他便想搞科学饲养。”每天六次饲料,四个小时一次,从凌晨4点到晚上12点,最后一次投完料再睡觉。养猪的专注和耐心,让郭家学在村上名声大振,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老农民骂自己的儿子:“你这个孽子,对你老子比郭家学对猪都不如。”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些猪们的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和希望,所以再苦再累都不觉苦不觉得累,因为心中有梦想。”不过,搞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因为没有公路,再好的猪都运不出去,万般无奈,郭家学主动终结了“猪倌”生涯,转而承包了中草药种植。1988 年,郭家学去西安考察项目,出发之前,他溜进澡堂泡了一个晚上。想把自己身上的味道泡掉,免得西安的朋友数落自己“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搞成这样”。如今反观这段经历,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他人多多着想,是郭家学做人经商一直以来未曾改变的信条。

在西安,朋友们劝他不要再回农村,建议他留下,在大城市创业机会更多。郭家学犹豫了,很快,他转变观念,决定听从朋友的劝告,先进一家企业,等待机会自己创业。1990 年,郭家学看好了一个行业,那时中国的信息产业刚刚起步,他瞄上了这块处女地,不失时机地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结合医药,干起了IT 创业。“除柳传志,我也是最早做IT 行业的,我到深圳买电脑组件,回来开发一些医疗软件,进行嫁接,基于电脑硬件开发医疗设备。后来干脆做医疗器械,1994 年,我的企业已经成为陕西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医药行业还被划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范围内,民营企业很难进入。郭家学了解到当时陕西正好有一家成立只有3年多的国有企业,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寻求市场合作,马上前去考察。郭家学认为这家企业很不错,有核心产品,而郭家学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于是两家一拍即合,郭家学把这家国有企业改造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后来全国驰名的东盛集团。到了1998 年,药厂收入超过一个亿,比两年前增加了几百倍。这时郭家学觉察商机,开始筹划上市。“上市指标总是稀缺,当时能够上市的,主要是国企,虽然每个省都有上市指标,但省里没有将名额给我,再等下去,那又是几年后的事了。”年轻气盛的郭家学急不可耐,他选择走捷径——重组,借壳,搞大资本运作。“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几家公司进行重组,最后选定青海的同仁铝业,把我们医药业务植入进去,从此开始我们快20年的征程。”郭家学的资本扩张的帝国梦,伴随着他的扩张野心,一发不可收。

如同上天眷顾的幸运,看似青云直上的发展,如果说是那个时代企业家成功的模式,不如说是这一代企业家们都有着勤奋努力的特质。以郭家学来说,他永远保持着自强不息、不断学习的心境,从最初注册互联网公司,到现今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始终闪耀的是天道酬勤的人生信条,是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

从养猪开始,到收草药,郭家学一步步完成了艰苦的原始积累。1996 年,他收购了陕西卫东制药厂,后来改制为陕西东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收购在当时的陕西开了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先河。紧接着,1998 年,他收购同仁铝业,2000 年更名为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3 岁的郭家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从1997年开始到2006年,在长达十年时间里面,我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年收入过百亿的巨型的医药集团。到2005 年,公司旗下46 家药厂,全国26个省有药厂。”怀想过去的辉煌,郭家学没有怅然若失,没有得意张狂,就更显得从容而淡定,而那份历经沧桑的平和心境,却是他人在尊敬尊重之余,难以理解的。

实际上,从1987 年到2005 年,郭家学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一个五百强公司的实验。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手中缔造出一个企业帝国。“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谁都想把企业做大。”郭家学资本扩张之旅,正逢中国国企改制、政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黄金时期。只是,那个时候能跻身入世界500 强的中国企业,都是通过拉郎配和市场垄断的结果,所谓打造企业航母,也都是小拼大,零凑整。看到这一切,郭家学心动了,他的目标与众不同,他要做市场化的医药龙头老大。

他要追上时代的浪潮,他走在了前头,内心却难免焦虑,他总是梦见搭不上要乘的班机。在郭家学眼中,从1987年到2005 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改革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人人都有赶飞机、赶火车、赶汽车、赶机遇的冲动和焦虑。为了世界500 强之梦,他付出了太多:“通过市场化手段,通过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的途径,最后缔造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就是郭家学的资本战略。只是,一场灾难袭来,让他梦碎500强。“如果不是为国企还债,郭家学早已是千亿身家。”郭家学的好友,陕西商会会长陈宏说。对陈宏的惋惜,郭家学点点头,不无感慨地说:“那是,至少2000亿以上。国药集团去年年底都两千多亿了。”然而看似来自命运的玩笑与捉弄,或许让世界上少了一位500强企业家,却让中国多了一位文化传承者。

-------------------------------------------------------------------------------------------------------------

折戟  一场突来的变故让郭家学从巅峰跌落到谷底。债务缠身,痛不欲生,从梦到醒,代价沉重。杭州灵隐寺里有一副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经历了生与死的选择,他彻底看开,他的内心流淌的不再是财富的洪流,而是文化的血液。

-------------------------------------------------------------------------------------------------------------

2005 年,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走向终点,反过热成为政府和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郭家学的帝国之梦,也就此终结。那一年,灾难降临到中国医药市场,当时,郭家学正为两家国有企业做了担保,不幸的是,这两家企业陆续破产,破产规模只有四五亿。这对营收一百多亿的东盛集团来说,本不算什么致命威胁。只是中国当时破产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更谈不上有专业的财务公司来承担和组织债务清算,集团下属企业的资金未能及时交到总部,一场恐慌袭来,东盛一夜间遭遇大规模挤兑。为了稳定资金链度过危机,郭家学选择了一条更加陷阱密布的路,他再一次轻率地把希望寄托在国企身上,找到两家合肥的国企关联担保。结果不到一年,这两家企业也相继破产。此时的郭家学,犹如掉入了沼泽泥泞,本想找人拉上一把,未想到对方也陷进去,还死拽着自己不放手。救命稻草骤然变成绞索,等着郭家学往里钻。

从销售额过100亿到负债32亿,东盛走了一个轮回,郭家学从巅峰跌落到谷底。他不甘心,为了处理危机,他连续召开三次紧急会议,拒绝破产。“我是民营企业,我破产了往哪里走,能和国企比吗,国企破产了老板还可以回政府当官,民企破产了信誉就彻底没了,在市场上也站不起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危机,郭家学没有认命,他想到的,是责任和担当,是企业家的契约精神。“我不破产,为员工、为亲人、为股东,也为社会,我不能逃避,我要自己还债,重新站起来。”

一个决定,代表着8年的付出与忍耐,代表着千百位东盛人的执着与坚定。伴着苦与泪的艰难,这段8年的还债之路,艰辛非常。面对来自银行的借机挤兑,这位昔日的资本狂人,眼中却闪耀着对命运不服输、对人生不妥协的信念。现如今回想当初,郭家学说:“这可能就是一种局吧。人生本来就是局,有辉煌,也有落魄。”一句话简单非常,其中却有着说不尽的感慨,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超然。

“当时我担保的主债权是32亿,我担保以及互保的16亿,加起来48亿。从2005年到2012 年长达8 年的时间里,我们说是八年抗战。”在这8年时间里,郭家学没干别的,就是想方设法还债,从39岁到47岁这一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沉重的债务重压下生活。“我必须研究它,处理它。真是很苦的。”虽然承受着重压,他还是不断地调整自己,“急也是一天,慢也是一天,反正要一天天过。”随着资产状况的一天天变好,他的心态也调整得越来越好。到2012 年底,他通过资产处置将32亿主债以及担保、互保的8 亿债务处理完后,心终于放下来了。

在业界专业人士看来,东盛遇到的债务危机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罕见,能够全面承担企业责任的,郭家学算是第一人。“换到现在,我相信遇到这样的危机老总们几乎都会选择跑路。跑路就是逃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企对国企担保,最后找资金给他们偿还那么多债务,几十年来只有我一家。看起来我是损失了很多,但事实上我觉得经过这段时间,我修炼了自己的内心。”郭家学说。

最艰难的时候,郭家学也曾想过自杀了结一切。2006 年国庆节长假的一天,那是一个周末。是不是要了结生命,他思考了整整一个星期。10月4日,他终于下了决心,5日一大早,他到了办公室,给中央领导、给父母兄弟和孩子写信,准备在当天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从办公室跳下。不过,下午3点,郭家学的胞弟、现任广誉远董事长张斌(张斌随母姓)和另一个公司高管赶到办公室,他们拦住了兄长和上司,对他苦苦相告:如果你自杀了,公司的债务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当年选择辞职跟着你干,就是看中你的事业心,看中你有担当、有抱负,你要是选择走这一步,就把我们都害死了。

“你选择这条路也是把父母都害了,父母身体也不好。你的孩子怎么办?公司目前这个摊子怎么办?”亲人的提醒,让行走在生死之间的郭家学猛然清醒:“是啊,人家都是放弃了国企铁饭碗来帮我的,我这么做对得起谁?”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到了想死都死不了的地步。内心难受到了极点,郭家学不禁号啕大哭。“这是我成年后唯一的一次大哭,连死都不能死是什么感受?”在郭家学的眼眶里,记者发现噙着泪。向死而生,郭家学突破极限。从那一天开始,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调整好心态,“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事情每天推进一点,积小成大,就能扭转局面。”

古人曾说:“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四十年的生命,有着祖辈父母的家教,有着自身读书学习的积累,有着兄弟亲友的砥砺,有着半生经历的沧桑,这一番痛彻心扉的感悟,让郭家学所认定的文化,所践行的事业,再不可同日而语。还债的几年里,郭家学选择了游学。两次游学经历,让这位铁汉的心智更加成熟,他不断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事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德国法兰克福,他注意到一家小餐馆。这家餐馆有着300 年的历史,从未扩张,店面也从未大规模改装过。古风悠悠,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帝国梦想与扩张之路。

“财富本身是没有任何生命的,我们创造财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把财富赋予一种文化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生命,个人的血液伴随着财富、事业构建出的文明,就可以延续一百年、上千年,从而让个人的血液在文明里不断流淌,个人的生命在文明里得到延续。”

财富幻灭,人生如梦,郭家学豁然开朗。他的所学、所知、所行,浑然打成一片,再无半点疑惑与彷徨。“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四十多岁了算是知道了一点东西,知道以后不做什么,也知道以后要做点什么。”听到这番人生感悟,不由得让人一阵恍惚,仿佛说话者并非是十年前就已闻名国内的企业家,而是一位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

-------------------------------------------------------------------------------------------------------------

重生  凤凰浴火后重生,人的强大在于内心。郭家学的家庭充满了传统和朴素的气氛。从小到大,他接受的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式家教,祖宗神明,都是他跪拜的对象。正是在这种成长氛围里,郭家学在绝望中活出了希望。-------------------------------------------------------------------------------------------------------------

能与广誉远结缘,源于郭家学内心一直涌动的一个情结——中医。郭家学的父亲就是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在高中名列前茅的父亲,却因为贫寒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毕业后当上了教师。1981年,父亲参加了陕西中医学院函授考试,用了四年时间拿到大学文凭。从那之后几十年,父亲慢慢成为了地方上的名医。退休后父亲去了西安,老家的人还追到西安找他看病,几百公里的路程并未阻挡他们对父亲的信任。回忆起父亲的形象,如今身家数十亿的郭家学眼里充满了敬意。“那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在灯下看书。这种学习一直坚持到他退休十几年以后。他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他的内心很沉静。”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正直传家风,这样的家庭,对郭家学的创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经历过那么多的灾难,他从未抱怨过任何人,而是将原因归结为“善良”,甚至还替自己的对手考虑,这“忠恕之道”是源自孔子的儒家文化,是来自祖传大医精诚的中医之道。“他们也是善良的,是迫不得已,我们家从老父亲一直到几个兄弟,还有我的孩子都是这样,从小到大都传承着正直的文化,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去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在郭家学的记忆中,父母乐善好施是多年来沉淀在家族里的文化血脉。“奶奶的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不是靠抢劫、靠掠夺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修行。勤劳、善良的家族,聚集财富是很自然的事情。”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都不宽裕,有的人还吃不饱肚子,每年春季,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家庭都要去郭家借粮,郭母从不拒绝,借走的粮食基本上没有还过。还在初中住校的郭家学,从家里拿出的食物却是窝窝头。

每年大年夜,夜深人静,郭家学的父母都要求孩子们12 点后要净身,换上新衣,把老祖宗的神位和天地君亲师牌位请出来,摆端正后跪拜磕头,仪式结束以后,父母才允许孩子们出去玩。看着神位上摆放的东西,郭家学不懂,父亲告诉他,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正是敬天畏地尊祖的传统,让郭家学内心充满了传统情怀。

文化之根很难改变,中医与传统的道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道家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的影响深入骨髓。“道家主张人与天地要和谐相处,要以敬畏之心去对待天地”。郭家学对所有宗教都充满了敬畏之心,他说自己从不亵渎神明,也不信奉哪一个图腾,而是信奉宗教所宣扬的价值观。他走访过不少名胜古迹,凡是佛教和道家圣地,都要前去瞻礼。“我对佛、对太上老君,都要行跪拜之礼。”在宗教界,郭家学请了一位佛教界的老顽童做自己的老师,还常向道教学会会长任法融道长请教,不久前专门去拜访道长时,任会长专门为郭家学写下四个字:尊德贵生。“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中医药就讲究这四个字,我的骨子里就是这个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企业理念也是尊德贵生。”郭家学感悟道。

-------------------------------------------------------------------------------------------------------------

港湾  家是心灵的港湾,能从绝望中走出,他感谢自己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对母亲,他是孝子,对妻子,他是好丈夫,对女儿,他是浪漫的严父。家的亲情和温暖,不仅给郭家学一家带来感动,也鼓舞着他的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事实上,郭家学出身的家庭一直都很普通、很传统。2006 年经历了灾难性的资金链断裂,公司进入了极其艰难的时期。弟弟张斌回忆那段日子,语句还带着那刻骨铭心的回忆:“公司总部十五个月发不了工资,下面十三个月发不了工资。”很多人不可想象的艰难,在东盛主管以上的员工却没有一个离职,他们与郭家学一道坚守。员工能与公司共命运,便得益于郭家学塑造的“家文化”。从1998年开始,东盛每年招聘两三百名大学生,这些学生入职后要经过多轮培训,培训重在员工的发展规划,为其职业生涯的展开提供辅导。“新员工进入公司后,我们都会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张斌说。

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建初期便注入了创始人的灵魂,在东盛,郭家学的人格魅力,直接赋予了公司文化以亲情暖流。每周,他都回家陪父母打半天扑克,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哥哥最倡导的就是必须要孝顺父母,这是塑造家的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支撑。他自己对父母也是非常有孝心的。”张斌动情地说。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伟大的女人支持。在郭家学的眼里,母亲便是最伟大的女人。每年春节休假,她都要安排高管们去家里吃顿年饭。作为郭家学的胞弟,张斌感同身受:“这是家的文化,团队的高管们感受到,这就是自己的港湾。这种企业文化确实能让大家上下团结一致,让公司渡过难关。”“成功的企业家背后必定有几个伟大的女人,要么是自己的母亲,要么是自己的老婆,以后还是自己的女儿。我觉得在这方面我都占全了,我非常欣慰,拥有三个女人在支持我!”

君子之家,其乐融融,郭家学极其疼爱的女儿郭雨融眼中,父亲是一个很慈祥又很严格的人,从不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放松要求。直到现在,郭家学一直控制着女儿的零花钱,他还鼓励女儿自己去打工赚钱体验生活。在对女儿的教育上,郭家学并没有说多少好听的话语来安慰和勉励,沉默于心是他的性格,同时,也不乏一些“小浪漫”:“高考结束走出校门的时候,爸爸拿了一百朵玫瑰花站在门口,他给了我一个惊喜,好多人都为他拍照呢。”郭雨融向记者透露出一个秘密。

“爸爸也是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在他辉煌的时候,他没有很快地享受成果,而是一直维持很勤俭的生活,只是想让自己的公司更好一些而已。他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对社会也有责任感。”郭雨融的父亲形象十分高大。在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郭家学也没把负面情绪带到家里,他没有告诉女儿发生的一切,女儿也并不知道父亲心里的苦,郭家学给女儿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父亲形象。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郭雨融感觉到浓郁的宗法和血缘气氛。郭家学在北京有一所大的房子,所有人都住在一起,每年逢年过节大家集中在一起过。如果爷爷生病了,父亲都会回来,即便是在外地出差,他也会紧急飞回,实在赶不回来,他就给女儿电话,让雨融照顾好爷爷。“在爸爸特别忙的时候,小叔张斌也会赶回,两人交替着为父亲尽孝道。“郭雨融说。

女儿十八岁时,郭家学送给她一段话,作为父亲送给孩子特别的成人礼。“女人一定要把幸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父母都是靠不住的,老公也是靠不住的。一定要把自己修炼得很强大。”

-------------------------------------------------------------------------------------------------------------

修炼  智者不惑,慧者无忧;智者有胆识,慧者更圆通。人生就是修炼,失败与挫折便是修炼的必需课程。在人生的修炼中,郭家学不仅显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的智慧,更展示了面对挑战的坚韧与豁达。-------------------------------------------------------------------------------------------------------------

修炼,是郭家学告诫晚辈和下属常用的词。修炼,离不开书。从170 块钱起家,是书伴他一路前行。郭雨融记得,父亲回家总是提些书回来,都是古代文学或是现代大家的自传,他把这些书全部堆到书房和茶厅里。“我们家有个茶室,榻榻米式的,周围堆书成山,父亲没事就在那看书喝茶。”阅读伴随着郭家学的创业之路。在安康师范学校读书时,郭家学就特别爱读名人传记,《李嘉诚自传》、《艾柯卡自传》、《拳王阿里自传》,一本本飘香的图书让这位文学控爱不释手。这些名人的奋斗史给予了他创业的勇气和极大的精神鼓励。

经历了大跃进式购并带来的惨痛教训,郭家学的心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做企业的思维方式一下子转了个大弯。他不再在资本扩张路上凶猛突进,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做好一个企业、做精一个产品的小而精的思路上,修炼,可以成为其事业转型的最好注释。广誉远,便是他后半生的寄托。“世界500强对一个人来说,是六十亿分之五百的机会,人人都要做这个梦想吗?但是通过广誉远,制造出优秀的产品,恢复中国人对中医药文化与企业的自信,恢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最终让社会、让国家走向文化自强,我觉得比我们创造再多的财富都有价值”。这番感悟对郭家学来说,既具有很高的生命关怀与意义,也是现实生活可以努力为之奋斗的。

始创于1541 年的广誉远是中国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比北京同仁堂还早128年,为清朝四大药店之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这家企业有三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只有六个传统中药产品列入国家保密配方之列,有两个就是广誉远的产品。拥有广誉远这个品牌,就可以打造一家像同仁堂这样的公司。”郭家学希望在自己的后半生里,将这家企业传承下去,意义非凡。用他的话说,就是“再传500年”,让广誉远成为千年品牌。

接手广誉远后,郭家学特别重视养生之道,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一大早便来到办公室,过着规律的生活,远离熬夜和焦虑。每到下班后,他会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吃饭聊天喝茶,其实就是社交的茶聚。每周,他至少会做半天的运动,要么登山,要么约上好友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沿着山林转一圈。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得到了释放。

他将这种生活称之为新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服食养生,修炼身心,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修炼身心,就要静养。如何修炼?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敬畏,要学习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企业家一生都在学习,我们公司二十多年来,人人都在学习。”郭家学现在仍在“自强不息”地修炼,在今天他是一位在读博士,在公司,他是员工学习的“好榜样”,还是员工信赖的领军人。

 

[对话郭家学]

领悟,从容,快乐

记者:你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了使命,在你的眼里,广誉远也是使命,是什么原因让你将希望寄托在一家老字号的经营和传承上?

郭家学:使命感是来自生活的真切感悟,是人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必然产物”。我的使命是想通过中兴广誉远,将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开来。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中医药文化,建立起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通过文化自信,最后到达文化自觉、文化自律,让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文化自强。一个国家如果用文化,而不是简单地用金钱、财富去管理这个国家,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记者:上世纪90 年代流行资本运作,并购、做大是企业界的时髦用语,现在,你打算从文化入手,扎根本土,将企业做精做细,这个转变很不容易,从过去的资本运作到现在的文化传承,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改变?

郭家学:其实这个问题还是与经常说的使命感相关。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我对创业有了一次重新的认识。创业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创造一家世界五百强?创造一家世界五百强又是为了什么?过去我没有想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五百强完全成了企业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到过山西柳氏庄园,那里改变了我,将我从五百强的梦想中解脱出来。创业者们要认识到,创业最终是要为了社会,你之所以选择创业,最终是为了一种使命。把生意上升到事业,这就是使命。

记者:真正做到了五百强的企业,在创业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你提出:从五百强到五百年。这是一句口号,还是一种信念?

郭家学:即便是一个小餐馆,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后,它还存在,这里记载了一段商业文明,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有很多恪守的东西。这都是文明。财富其实是有限的,你说财富是无限的它就是无限的,财富能够传承下去的几率是很低的,但是文明能传承下去,只要它是一种优秀的文明,传承下去它价值就大了。当子孙后代再过五百年,再过一千年之后还能再从中受益,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记者:你说过你的创业比史玉柱更艰难,那么对你创业影响最深的人是谁?

郭家学:艾柯卡。他把一个年亏损几十亿、接近破产的公司经营成为年盈利几十亿的公司,这个公司后来也出现了问题,也跟了别人,但是在艾柯卡的那段时间里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商业历史和商业文化。在中国,我崇拜的、对我影响最大就是李嘉诚。一方面,我觉得他的经历跟我们这些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公司。我在第一阶段的时间里,我也想创建一家世界规模大公司。但经历了第二阶段的磨难以后,从2005 年到2012 年这段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其实是褚时健。

记者:褚时健也是经历了波折的人,也有一定的争议,在一些人眼里,他是落败的人,你为什么会提到他呢?

郭家学:提到他,是因为我认为褚时健有一颗报恩之心,当年支持他的很多朋友都让他回家休息。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和能力去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历史,于是他扛着锄头上了二郎山。2008 年到2010 年这几年里,他一直在投入,没有收获,但是,我对他充满了敬重,我认为他的骨子里有一种精神在支撑他,我觉得那份精神力量,就是对支持自己的人,对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

记者:现代商业社会给人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特别是企业家们,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焦虑的情况,作为一个经历曲折的人,你觉得应该如何摆脱焦虑?

郭家学:要领悟,人生匆匆,很多事经历之后,要悟才对。不仅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整个中国社会可以说都是在患一种病,叫焦虑症。人人都是焦虑症。好多企业家看起来很风光,其实大部分都在焦虑,很少有人能从容的面对一切。我现在感觉很从容,是因为生活对我来说很美好,为啥?我知道我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我也知晓达成使命的路径,一路往前走风光无限,所以就从容。同时, 只有在从容的状态下,你才能去领悟,才能去思考。过去我整天在赶着自己走,哪有时间去思考。这种状态,不焦虑才怪。

记者:企业家四处奔忙,一年在飞机上的时间要占去不少,你们陕西商会老会长冯仑一年要赶三百多趟飞机,现在减少一半。你目前出去跑的机会多不多,每天是否被各种文件和公务烦扰,感觉累不累?

郭家学:过去我几乎每一天都要跑两三个城市,因为我在全国都有业务。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现在传播的是一种商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我感觉乐在其中。过去我出差一周回来,桌上一尺厚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个计划我都会认真看。现在你看我案头上有商业计划书吗? 一份都没有。为啥没有? 我对同事说,凡是商业计划书,你不要给我,扔垃圾桶去。我热爱中国文化,我要读书,我就干这一件事。我知道,第一,我的目标就是干这件事;第二,要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很长。我知道咋样干,每一天这么干就行了。把一件事情当做使命来做,就会很从容,很快乐。

记者:使命引领事业,没有太多干扰,这样可以从容面对。这或许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但是,外界总是浮躁的,也充满了诱惑,你能够抵御得了吗?

郭家学:完全可以,浮躁的外界影响不了我。创造规模巨大的公司跟我没关系。公司再辉煌,跟我也没关系。有领悟,有使命,内心有精神,有价值,我就会从容。说到企业经营,我觉得我就是一名管理员。

[采访手记]

蜕变

郭家学爱谈,也健谈,这可能与他的文学修养有关。浑厚的嗓音,真诚的目光,期待着旁人走进他的内心。与这位陕西汉子交流,记者很快发现,他是一个愿意倾诉的人。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的成功不宜过早,二十成功,四十败,三十成功,五十败,只有四五十岁走向成功的人,才可能享受不败的成果。这话对了一半。郭家学三十多岁便取得羡煞旁人的成就,四十余岁经历挫折,而后奋起,他延续的不仅是成功,更是精神与文化。所以,成功不分早晚,英雄不论先后,关键是面对得失成败的勇气与智慧。

老郭不到五十,却已经历了人生起落与生死抉择,如今的他,并未选择离开商界,只是,他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从追求爆炸式的财富增长,到做好做精一个品牌,他从血气方刚的追梦青年,变成老成稳重的中年企业家。这一蜕变,脱胎换骨。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或许与他经营的行业有关,抑或兼而有之,郭家学思维中沉寂已久的“传统”活力一下子迸发出来,国学,传统文化令他醉心,对中医药的信任与痴迷,更让这位败落后重新崛起的商界领袖充满了争议和魅力。

从去年到今年,郭家学在兴奋度过。手上的债务要处理完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大环境的转变对自己的事业越来越有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与复兴的关系,他以商人的敏锐预感到,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下复兴国药,自己曾经一度中断的人生梦想,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延续。

应该承认,郭家学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把生意做到了线上线下,他让女儿大学选择电商专业,自己也在微信上宣传、招商,与人交流,他总不忘展示一下核心产品。有人说,这是一种商人心态,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郭家学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商人心态,他相信,商人做生意,企业家做事业。

北京前门东大街的一座四合院,是广誉远总部所在,虽然地处喧嚣闹市,大院里却保持着几分宁静,在这里,郭家学找到了童年的欢愉和内心的安详。母亲为帮助他创业,曾毅然卖掉老家的院子,如今,他把企业总部放在中国心脏地区的四合院里,这似乎是上苍给他的补偿。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