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不能没有枪

“军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是培养青年人整体划一的队列意识和纪律观念,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起接受的是一种女性化的教育,这在民族品德的培养上是一块短板——孩子吃不了苦,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刘雨桦

队列、纪律和内务训练成了军训的“老三样”,在没有“危险”的军训中,学生也在呼唤军训更加有贴近性,有新鲜感,有些高校已经尝试改变。2014年10月15日,广州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军训中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棍训练。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军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是培养青年人整体划一的队列意识和纪律观念,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起接受的是一种女性化的教育,这在民族品德的培养上是一块短板——孩子吃不了苦,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蔡沅道以为,自己会又一次错失打靶的机会。

2014年7月,首届全国军事训练营在全国8所高校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蔡沅道如愿获选。入营前,得知射击项目可能会被取消,他一脸遗憾,“我就是奔着打枪来的。”

他没料到的是,今年关于军训的争论,由标题党变为深度阅读,从关注军训女神到学生体质、教官素质、军训内容和形式,进入了军训的存废之争。

实弹射击原本是蔡沅道所在大学每年军训的常设项目,但是他入学的2012年,枪支管制很严,新生军训的打靶取消了。

“小男孩没有几个不喜欢当兵的。”高考时,蔡沅道报考军校没考上,复读一年后,进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我父亲那一辈进入大学时,打靶可不是难事。”

23年前,复旦大学91级本科生周涵嫣在大连参加新生军训,为期一年。当时安排了两组正规的射击训练。她告诉南方周末:“我记得一组是步枪、一组是冲锋枪,而且经常去靶场,有正规的打靶训练。”当时,能够打到45环以上,就可以戴大红花照相寄回家。

同国内高校一样,一年制新生军训在复旦前后开展了3年。到1993年,复旦大学新生军训缩短为2个月,这种尝试就此终结。

二十多年过去,2014年,南方周末记者对全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进行统计发现,北京大学等12所京沪高校中仅有4所设置了实弹射击项目。

北京军区某部郭小平大校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孩子从小缺少阳刚之气,国家如果有了危难,谁上去打仗?”

消灭“危险”?

队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5-07-06

不知道那些说要枪的人在想什么,中国在没枪的时候每天都有多少暴恐事件,如果有枪,那一天会死多少人?中国的国际形势复杂的很

回复

2014-10-26

高中军训,直接军区拉练,打3枪也不清楚是不是打到别的靶子上了,就认为,娱乐了一把

回复

2014-10-20

军训是为了学生听话,学生有了枪,校长丢政权。

回复

2014-10-20

“军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是培养青年人整体划一的队列意识和纪律观念,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回复

2014-10-20

D指挥要指挥gun,D怕指挥不了gun.

回复

2014-10-19

摸了枪又如何?初中军训3天,高中军训一周,大学军训一个月。我依然清晰记得军训的的本意,是锻炼我们的纪律观,以及吃苦的精神。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不是为了杀出去跟别人玩命的。不摸枪就是缺乏“尚武精神”是什么狗屁思维?充满斗志不代表要找人干架,不摸枪也不代表将来会任人宰割。我军训开了一枪,也就那么回事啊......

回复

2014-10-19

我的军训就没能摸到枪,很遗憾。

回复

2014-10-19

参加过的军训中从来没有机会摸枪,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真的需要一些尚武精神!

回复

2014-10-19

希望我们的国家的人民,骨子里,有一点尚武的精神在里面,变得刚毅一些。

回复

2014-10-18

是时候改革了。

回复

2014-10-18

单独

2014-10-18

在中国可能人一生到老都没有摸过枪。在枪械严格管制下。连气枪都几乎绝迹。这与美国人人拥枪成为鲜明比照。听老人讲,日本人来的时候,放几枪老百姓就做鸟兽散。一个缺乏尚武的民族未来的命运如何,只有天知道。

回复

2014-10-18

军训,到底谁获利?

回复

2014-10-18

在中国可能人一生到老都没有摸过枪。在枪械严格管制下。连气枪都几乎绝迹。这与美国人人拥枪成为鲜明比照。听老人讲,日本人来的时候,放几枪老百姓就做鸟兽散。一个缺乏尚武的民族未来的命运如何,只有天知道。